17002—杨忠臣
吉州青原惟信禅师,上堂:“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五灯会元》第十七卷
本来说着绘本,怎么无端端引出一段佛门公案。
正是《与生命共鸣的绘本》一篇里柳田邦男先生提出的“一生要读三次绘本”说法让我有此联想。
先生谈到:一生要读三次的意思是,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养育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自己进入人生的后半期的时候。
一个“绘本阅读的时期”,一个“山水之见的境界”,关联到底在哪?
以下用我尚未成熟的理解做个初步解读。
第一阶段:纯真青少期——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新鲜,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此时阅读绘本,是用一种童真的眼光看待,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绘本里呈现的万事万物在孩子眼中都被还原,并信而不疑,山自然是山,水自然是水。
第二阶段:成熟中年期——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从青年步入中年,伴随知识和经验的增长,再加上这一时期的精力最旺盛,思想最活跃,心态也最激进。此时阅读绘本,总会忍不住做一番评论,总结个思想,目之所及,把对世界的期许投射到绘本的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认为应该如何如何,那山不是山,水也不是水了。
第三阶段:睿智老年期——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经过俗世磨炼,自省克己,达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时已垂垂暮老,人生的阅历累积到这个阶段,对自己,对万物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此时阅读绘本,是长者的胸怀,返璞归真的,和谐的,理解的,友善的,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是另一种内涵。
绘本阅读也是一种需要参悟的“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