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不huo(骗)人,
我在6岁的时候,有一天不知道经历了啥事,
脑袋里突然就蹦出一个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意义是什么?很疑惑很冷静很惊奇的想,
没想出个答案。
12岁读初一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名为《生的价值》的作文,得了校征文比赛二等奖,老师的评语大概也是公式化称赞云云。
但是我犹然记得,我第一段话,是用的三个排比句,“生如xx,生如xx,生如 xx”……乍一看,句式很好看,词藻很美丽,不知道当时有没有用“生如夏花“这四个字得到加分,哈哈,但肯定是用了“价值、绚烂、向上、努力、拼搏”等字眼。
在初中生的意识和认识、以及想获得得高分的欲望里,一篇作文怎么会缺乏积极的词汇和表达呢?当时自己就知道空洞,但是也是顺着主流说加油,轻易用上努力、克服、向上等信手拈来的词语去面对人生,不费吹灰之力喊喊口号,就以为自己是精神小伙,足以面对烦恼沉重的课业,以及很多年后未知的未来世界和人生,一腔鸡血,无所畏惧。
没想到,长大以后才在人生面前,发现词语的脆弱,不堪一击。鸡汤可能是毒鸡汤,毒鸡汤可能喝了也没用,人生现状还有那些深入人心但真又无奈的网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