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一开始就把结局告诉了你。写在哪里?写在了第五回的词曲之中。因为是词曲,有许多隐喻,我们只能猜测出这句话应该是说谁,大致的结局是怎样的,但究竟作者想要表达的什么意思。其实至今,大家都没有一个断论。
当然,这也是《红楼梦》的精彩之处,如果一部作品毫无掩饰地都交代清楚了,那么你读完后必定不会再回看。正如我们喜爱的悬疑的小说,无论多么精彩,看完也就结束了。
第五回说到贾宝玉随贾母到贾珍处那里游玩,吃了午饭后,宝玉累了,想要睡午觉,就在秦可卿的屋里休息了。他做了一个梦,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所有进入太虚幻境的人,都是通过梦进入的。
梦里宝玉进入了太虚幻境,遇见仙姑领他到了一个屋子里,里面有许多大橱。宝玉看到了自己家乡的名字,就拆了封条,打开看了。里面就是大家熟知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和又副册。册子有许多我们熟悉的人物,我们这个章节慢慢讲,争取把这些女子讲得细一点,深入一些。
宝玉首先打开的是又副册,第一位就是晴雯。这个招人非议,又惹人怜爱的女子。“霁月难逢,彩云易散。”霁月难逢,就是晴。彩云就是雯,所以这首判词讲的是她。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就是晴雯的命运。她心气高傲,却不过是个丫头,而且相貌风流,为人聪慧灵巧,所以招人怨恨。也正是因为她的这个个性,所以被王夫人逐了出去,也因此大病后一命呜呼,而宝玉这个多情的公子能做的也不过是赋词一首,聊做牵挂。
晴雯,在贾府的众丫头中,应该是独一份的。她比袭人聪慧,比鸳鸯美貌,比平儿灵巧,这样的一个人物哪怕想低调都低调不起来,更何况她的个性又那么张扬。所以她的存在,早就引起了众人暗暗的不满。
那么她为什么这样高调呢,除了她本身的性格之外,还有一层背景。她原来是赖嬷嬷家的丫头,因 “生得伶俐标致”,被赖嬷嬷送给贾母使唤。贾母看中她 “聪明能干、针线活好”,且性格爽利,对她十分喜爱。
写到这里,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没有。为什么同样一个人,贾母非常喜欢,很欣赏,要赐给宝玉。而王夫人却对晴雯深恶痛绝,非要铲之而后快。
这里不免要说到贾母和王夫人的个性。贾母,从书中可知,她是贾府的当家主母,见证了贾府的辉煌。不仅能力出众,且治家有方,所以她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
那么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我认为,是包容。大家可以发现,越是做大事的人,包容性越强,越不会嫉妒人。越是能力差的人,就越斤斤计较,给人挑毛病。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一个人越富足,就越宽容。她什么都有了,很圆满,所以她看世界的眼光也是善意的。
而当一个人,她活在自己狭小的视界里时,她只能看到眼前的那一点点东西时,一旦有风吹草动,她能做什么,必然是维护自己的利益。比如王夫人,她虽也是大家出身,但她因身体不好,所以并不管家。而且她也并不得丈夫贾政的喜爱,所以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依靠,也就是宝玉了。
当她以为晴雯会勾引宝玉时,自然会做出把她赶走的决定。这是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也是她没有如贾母般见过大世面,自身的性格也比较刻板,所以她非常讨厌晴雯这样类型的女子。当然,我大胆的猜测,或许也有她把对赵姨娘这类人的憎恶,也统统归到晴雯之上,也未可得知。
接着,我们来说说晴雯。说实话,如果我在生活中遇见她,我也不会喜欢这样的人,太张狂了。还记得三十一回,晴雯撕扇子的选段吗?她和宝玉置气,宝玉说扇子哪怕用来撕也行,但你不能用来发脾气。她一听就说,那你把扇子给我撕。宝玉给了她,她真就撕了起来。麝月好心来劝,结果宝玉夺了她的扇子,也送与晴雯去撕。晴雯还真的就撕了。
书中没有写麝月的表情,但她肯定不会开心啊,所以她说怎么拿我的东西寻开心。宝玉说盒子的扇子有,你自己去挑。麝月说那你干脆把盒子里的扇子都给她撕算了。晴雯怎么说?我今天也乏了,明儿再撕吧。
你们看,这话说的真比贾府的小姐们还霸气,试问谁会喜欢这样的人。所以,做人不能太张扬,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暗流涌动,各有心思的大宅之中。由此可见,晴雯的下场是必然的,纵然没有王夫人,她撑到宝玉成亲,二奶奶会容得下她吗?
我们就浅浅分析一下。若按宝玉的心思娶了黛玉,黛玉会容下晴雯不?不太可能,毕竟黛玉是个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的人。那么万一,万一黛玉不介意,以书中宝玉对黛玉的腻歪,可想而知他们成婚后的恩爱。这对于深爱宝玉的晴雯来说,也是将一个致命的打击。
若按书中剧情,二奶奶是宝钗又如何?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宝钗的心思之缜密,岂是晴雯可敌。晴雯的下场,也不会太好。而且更可能的是,在宝钗还没进门时,贾母和王夫人就会将这些大丫头们安排了,最多留下一二个听话的。那也不会是晴雯。
所以,晴雯的下场是注定的。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丫头们的命运本来就是注定的。在旧社会封建家族中,你的出身就代表了你的命运,女人们几乎是无力反抗的。所以,曹雪芹才在书中塑造那么多鲜活的女子,给予了她们最深沉的怜爱。这或许也是他写《红楼梦》的意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