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政治家也有必要的妥协
秦孝公和卫鞅的热血与冷脑
从孝公颁布“求贤令”开始,栎阳城内各种各样的议论和动态,景监都会及时禀报给秦孝公。景监唯一的担心,就是世族们的这种诋毁,会不会使尚在襁褓中的变法大计窒息?景监是秦国现任重臣中唯一的平民子弟,确切地说,是过早败落在世族倾轧中的世族后裔。他本能地对世族层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对他们的动态却是异常地敏感。当他把这些沸沸扬扬的议论和动态禀报给国君时,秦孝公却笑着挥挥手:“教他们说去,吹吹风也好。”
秦孝公心中却是有数,和卫鞅彻谈三昼夜,信心大增,原来准备自己苦修自己动手的悲壮,化成了烈烈变法的昂扬情怀。但是,长期锤炼的沉稳性格却使他很是冷静地思索了几日。他不想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势下急于动手,他思谋了一个周密的疏导方略,而且决意不让卫鞅过早地在前期疏导中显露锋芒,树敌于元老重臣。当世族层沸沸扬扬地奔走议论时,他开始了不着痕迹的疏导。
孝公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令长史公孙贾宣读授官任职的君书。此令一下,朝野又是一片哗然。招贤馆振奋庆贺,世族朝臣却又变得茫然失措。战国初期,县比郡还重要,县令比郡守爵位也高,是国府直辖的最高地方官署。变法前的秦国,除了在陇西戎狄区域和北部荒凉地带设郡以外,腹心地带全部以县为治,而不设郡。所以县令、郡守都是当时十分重要的地方大员,军政一把抓。至于栎阳令,那更是都城长官,非同寻常。
管理就是用人,用人就是要用放心的人,而且里面最要小心的位置叫做管理者的位置。因为你用什么样的管理者就代表你是什么样的文化。但秦国的现状决定了,孝公和卫鞅都只能稳扎稳打,不能像齐桓公用管仲、吴王阖闾用孙武那样骤然提拔。授予卫鞅“客卿”职也可以避免他过早招致秦国世族的围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