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四下午在会电1班上了第二节欣赏课。从学生的反应上来看似乎没有第一节课上的有趣,不清楚是我的教学内容还是学生的兴致问题。
第二节课上的内容是《喜欢流行的莫扎特》,主要课程内容是通过播放一些学生熟悉的乐曲让学生觉得莫扎特的音乐并不高不可攀进而对莫扎特的音乐产生兴趣。在上课时我首先问学生:“大家过完年有没有觉得自己变得聪明呢?”大部分学生回答说没有,然后我又问那想不想变得聪明呢?原先我自认为大家一定都会说想,但事实是只有几个学生说想,其他的同学都很调皮的说不想。这点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于是原先设置的很自然的进入到听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的程序一下子被打断了。根据这样的情况我比较生涩的引他们往“想变聪明”的思路上转变。具体说的什么不记得了,总之是带点强迫性的吧。所以从这个环节上来说我的问题就出在把学生的回答想的太理所当然,而忽略了这个学校的学生特质。他们不是那种乖乖听话、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鬼点子,经常不会按照常理出牌的。这点总结起来就是没有“备学生”。 第一首乐曲欣赏完后,我就顺势介绍了一下莫扎特。当时的问题是:“你们觉得能写出让别人变得聪明的乐曲的人本身智商是低、正常还是高?”有的学生说高,好多说正常和笨的。答案依然出乎了意料。但是这次我很自然的进入到了下一环节。我说那么大家听完我对莫扎特的介绍之后再来说说他的智商究竟是低是高。我就将莫扎特四岁作曲、六岁尝试巡回演出的生平介绍了一下。再问的时候大家就都说是高了。这一步还是进行的不错的。
欣赏的第二首是《第四十号交响曲》,以《不想长大》流行歌曲作为交响曲的引导。当然学生肯定是听到熟悉的旋律时会相对安静些再往后走或者时间稍稍长一些就听不下去了。这个暂时我也是无能为力。
最后听的是《小星星变奏曲》,我将曲谱先写在黑板上,待我自己将曲谱唱完后我问学生歌曲的名字,学生都知道是《小星星》,接着我就教他们一句句的唱。教了两遍之后,我让学生分组比赛,看哪一组唱的最好。事实证明这一步是失败的,因为我高估了学生的记忆力和识谱能力,他们对乐谱完全不了解,怎么能仅凭唱过几遍就会单独唱谱呢。在一二两组试着唱完之后我只好放弃让其他三组继续唱的想法。最后我让他们将歌词带进去才最终完美收场。
对于这一节课,我想我最大的失误在于没有备好学生这一环节。在以后的课程中我要多多吸取教训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2016-03-13 21: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