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我挺喜欢看纪录片的,纪录片能看到一些事情的本质,电视剧或者电影即便是有原型人物或者是原型事件,也都是有虚构成分的!

昨天看了两个纪录片!一个是方励导演的《里斯本丸沉没》,一个是贾樟柯导演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里斯本丸沉没》真实地再现了1941年日本押送英国战俘的里斯本丸战船沉没地全过程!纪录片很精彩,全程无倍速无快进!1800多名英国战俘,被日本兵从香港运往日本!全部战俘在舱底的三个船舱,暗无天日,氧气不够,环境恶劣!甲版上全是日本兵,美国兵以为是敌船,发射鱼雷,鱼雷击中的船的一边!船舱进水,一边开始往下沉,日本兵发现情况,开始撤离,但是他们在撤离之前把船舱顶部能进一点点空气的木板缝隙也用帆布封死了,他们怕战俘逃跑!战俘们不停地泵水,不停地有人死去,几个船舱的战俘终于戳破木板,通过梯子,来到甲板上,日本兵又开始机枪扫射,最后东极岛的当地居民营救战俘,日本知道自己的屠戮就要被世人看到,也开始营救战俘!东极岛居民不顾生命危险营救384名战俘!有一整个船舱的战俘随着里斯本丸沉没全部沉在海底了!

2019年,导演着手拍摄,当时只有一名幸存的战俘还在世,也只有一名当时营救的东极岛居民还在世!通过在世者的陈述,还有一些战俘的后代,了解到当时战俘们在船上都经历了什么,战俘们的家人回忆,战俘们回家后好多都有创伤性应激障碍,可见当时他们的遭遇是多么惨烈!

前段时间看了《南京照相馆》,最近《东极岛》又在上映,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国人的爱国之情因为电影而被放大化!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贾樟柯的作品,刚开始没看懂,去冲浪一下,才理解了!

这部纪录片是谈论乡村与城市,文学与现实,讲述四个作家的小时候的趣事以及如何开启文学写作道路的机缘巧合!在他们的讲述细节中,能回溯到当时的生活状况,体会社会变迁,个人与家庭的变化。

故事从一个叫贾家庄的山西小村庄开始,这里是导演贾樟柯的故乡,也是四位作家的出生地或归属地。他们分别是20年代的马烽、50年代的贾平凹、60年代的余华和70年代的梁鸿。他们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文学家,他们都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了中国从1949年以来的变迁和矛盾。电影通过四位作家的口述和回忆,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挑战,如何坚持自己的写作理想和创作风格,如何与社会和历史发生联系和冲突。一个时代的易帜总是伴随着当下的牺牲和苦难,而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也是对过去苦难的另一种避之不及,在描绘新生活的蓝图时乡村和土地终究无法被推远,将永远烙印在每一个人身上,贾平凹笔下的西北地区,莫言的高密地区,刘震云的延津地区,梁鸿的梁庄等!

电影不仅是一部文学纪录片,也是一部历史纪录片。它展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转折点,以及它们对普通人的影响和反映。它也展现了中国文学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它与政治、社会、文化的关系和互动。

这部电影非常深刻,非常真实,非常有力量。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中国,一个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中国。导演贾樟柯用一种平实而诗意的方式来呈现这个故事,让观众能够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和欣赏这些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物。镜头中的风景、音乐、声音、细节都充满了美感和意义。

以后要多看一些纪录片,也引导孩子看一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