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是啥
关于区块链的文章是很多,但很多看完容易让人云里雾里的转,关于使用区块链相关技术创业的新闻也是多了起来,但到底这是个啥。
技术做久了其实很想多说人话,所以本着说人话的出发点决定简短的写点人能看懂的。没耐心的你也许会问能不能一句话就说清楚呢?能,而且很能。用一句话说:
区块链就是记录所有权的链条。
怎么理解所有权(ownership)呢?
关于所有权你再熟悉不过了,你有辆车,有个房子,有张桌子,有支笔,有笔钱,这里的“有”字很大程度上就在说明你对这东西具有所有权。
那怎么理解链条(chain)呢?
链条自然也是很简单,你把车子卖了,把房子赠予了,把桌子送人了,笔被老师没收了,钱被高炮拿走了,这就发生了所有权的转让,那么从你手里转到别人手里,还会从别人手里再转下去,每隔一段时间将所有转让信息记录起来,这样自然就形成了基于时间的链条。
所以到这里区块链是什么其实已经说完了,其余的技术细节都是为了保证两点:
确保所有权明确而可控
确保所有权转让是可进行并安全的
以当前最成功的区块链应用比特币为例,当你第一次使用比特币钱包时,它会生成本地的“小金库”(从密码学角度是公私钥对),这个小金库就是为了确保你对自己手上比特币所有权具有完全的控制权利,别人也无法剥夺你的所有权。
而别人发给你比特币或者你发给别人比特币时,通过生成交易、签名、广播交易、验证交易等等手段,都是为了确保你的这笔交易可以最终被记录在比特币区块链中,用来让这个世界知道这些比特币所有权发生了变更。
你可以想象,当你发送一个比特币时,全世界的比特币节点都在交头接耳“嘿,这里有个比特币交易,是 A 传给 B 的。”“我不信,让我看看签名,哟,还真有 A 的签名,我信了”,这些比特币节点就这样把你的这一笔交易告知到全世界。
这样来看,每笔比特币交易其实都是“轰动世界”的。
中心化的隐患
说回区块链技术在其他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争议大多会出现在中心化和非中心化的问题上,说人话就是如何用技术解决信任问题。
关于所有权转让中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信任该如何依托的问题。比如你用淘宝买个东西,你为何敢买,卖家为何敢卖,这背后有淘宝和支付宝作为第三方在做调节,你会看淘宝上的卖家评级,货品的买家评论,卖家会在你将钱打到淘宝后再做发货等等,这些环节看起来缺一不可,最终构建的是淘宝成为交易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称之为可信第三方。
可信第三方自古有之,比如以前的银票,现在的银行,基本和钱挂钩的地方都会有关于信任的判定。
那么既然有了它为何还要说什么区块链技术呢?因为有些场景中,我们需要假定第三方不可信,但是事儿还得能办成。比如捐款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我这些年是很少捐款了,因为无论我捐多捐少,资金无可追踪,谁动用了我的捐款,转移到了何处,用在何处,我无从知晓,所以我不捐,在体制不健全的人性实验中人性恶普遍会占上风,所以这就诞生了“不可信的第三方”。再比如税收,可以说人人都是被强制征税,但是税收用于何处,巨额的款项流向了谁的口袋,又建设了哪条地铁用于拉动 GDP,我也不得而知。在信息不透明的时候,你要么闭眼要么欺骗自己相信,别无他法。
那么区块链可以带来什么改变,这里中心化和非中心化又能造成什么影响呢?
以上面捐款的例子来说,我们假设有一家叫做黑八字的慈善机构,他们使用区块链技术来记录捐款项目和捐款资金流动,那么我捐个巨额的 1 元钱,这个捐款的行为被记录在对应的链条上,所有人都可以查看,都知道有人捐了 1 元钱,但我不说没人知道是我捐的,这体现了全民姓雷的美好愿景。N 多的 1 元钱汇集起来成为巨额的资金,但每笔的出入都有记录,所以很是透明。那是很巧,刚好刮台风,丽水山体滑坡,灾区需要重建,黑八字决定捐款用于购买水和帐篷,每笔消费都被公开。丽水人民还会发微博带上捐款的信息,感谢八字,感谢大家,根据携带的信息还能逆向一直查看这笔钱是如何汇聚在一起并发到灾民手中,是不是听起来很开心了?仿佛这个不可信第三方一下子变得很可信了。
但是问题突然来了,又有报道称这些钱被挪用到其他地方了,大家说不可能啊,区块链上都有记录,怎么会是假的呢?那此时你就该认识到原来这个黑八字虽然声称用了区块链技术,但是却使用中心化的架构便于修改和控制交易,也就是说,上面提到的区块链中所有权的确保和交易的安全性在这里都无法得到体现,表面上用了区块链技术用于公开所有信息,但真正的两个核心却通过中心化方式握在自己(不可信第三方)手里。
这才是为何技术社区会关于中心化的问题不断发生争执和讨论,因为将权利交给不可信的第三方,这就已经违背了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初衷,区块链技术诞生的初衷不是为了所有权公开透明,而是为了所有权的不可侵犯。
没看懂可以打我,但不用打赏
花了一个多小时写了上面这些关于区块链的内容,作为技术人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说人话,我也尽可能的在克制自己不说人话的冲动,期望这些文字能对你理解区块链技术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