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絮絮叨叨的自言自语,还是没有勇气和别人诉说呀。
关于我对笔记本的热爱,如果要追溯到起源的话,我猜应该是高中。
高中唯一的每个星期放假半天,在被关押了六天半的时间里,我的死宅属性虽已初步展现,但是半天的假期还是太弥足珍贵了,尽管我的身体强烈抵制,誓死捍卫在宿舍度过一个玩手机的美好下午,但是终究抵不过我内心的小妖精还是想出门透透气的。
既然选择出门,那么去哪就成了一个问题。太远的地方肯定不在我的选择范围里,而每次得到的结果大部分是学校附近的邮局(因为有很多杂志可以看)或者文具店。
学校附近的文具店到底有几家,我还真没数过,不过每个卖文具的地方我肯定是逛过的,逛文具店必看笔记本。
逛文具店的基本流程,快速浏览一遍视线范围文具,笔墨纸砚and so on .
其次,上手,这笔长得不错,这橡皮也不错,我擦,这笔袋贼好看and so on.
最后,终于到了重头戏,看到好看笔记本的我,肯定会双眼冒光,然后在一大堆的笔记本那里翻来翻去,看来看去,挑来挑去。封面好看,插图不错,纸质很好,大小合适,厚度适中等。当然对于像我这种只看不买的人,我的内心是极其鄙视的。然心中虽然购买欲望强烈之极有如即将喷发的火山,但我每次仍能淡定的看完各种美丽的本子之后,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任何一本本子。因此也让我一度以为,我绝对是个理性消费的好孩子。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纵然我万般理性也湮灭不了我对本子的热爱以及附加的购买欲。结果可想而知,我买了很多我并不需要的本子。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了大学。
闲来无事,整理了一下书籍。没错,我发现了一堆本子。
素描本,便条本,草稿本,涂鸦本,记账本。
从各个角落翻出来得以重见天日的它们,总算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我至今仍然记得购买它们时的欢欣雀跃,仿佛每一本都将发挥着属于它们的作用,想象力虽不丰富,但也足以让我在脑海里把它们安排的明明白白。想象之所以称之为想象,我想一定是因为实现是有概率成分的。
比如,素描本单纯的被我用两幅地图。单词本,嗯,就写了几个单词。记账本为空,草稿本倒是用的挺多。涂鸦本,好吧,其实任何一个本子都有被我涂鸦的可能性。
基本上买回来的本子都会用上那么几页,然后就会被带着收藏艺术品般虔诚的心理,被我隐藏在各个角落里,等待它们的是主人某年某月无意的发现。
我对本子是真的热爱吗?为何买了又不用呢?我想这又是一个另外的关于意志力的人生哲学问题。是又或者不是,把热爱换成热衷也许会更好。热衷于购买各种好看的本子,听起来是个不错的描述。
不曾改变的是,看到喜欢的本子还是会买啊,那就姑且当做我为数不多的爱好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