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痛苦与绝望,才真正明白平淡的幸福;经历过战争的残暴与伤害,才明白内心所渴望和平的意义。我们都在一点一点的老去,可心却从没死去,尽管遭受过百般的煎熬。
前几天晚上,看到一个朋友发出来电影《二十二》的影评,看完之后毫不犹豫就买票去看当晚的夜场。看电影前,自己内心有比较多的预设,想着会不会有很多不舒服的画面;片中的老人会不会哭的撕心裂肺,或者恨到咬牙切齿;配乐会不会令人觉得悲伤……各种各样,好像已经准备把压抑的情绪随时放大宣泄出来。但,电影结束后,出奇的平静,大家也没有很激动,安安静静的等最后一个字从屏幕中飘过,然后有序离场。
是的,电影里并没有我所预设的场景出现。只是很客观的描述了二十二位慰安妇的生活现状。没有太多所谓的愤恨,留下的是满满的对那种顽强坚韧的生命力的敬意与感动。就像生活,尽管波澜不惊,最后一切都终将归于平静。
当片中每个老人在回忆叙述那段不堪的往事,其实对他们而言是非常大的创伤,是不愿启齿的羞耻与悲痛。当我们在面对创伤的时候,情绪的激动是难以避免的,他们回想到以前的场景,历历在目的情境时也难掩内心的激动。但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激烈,岁月除了在他们脸上留下一道道褶皱,也慢慢抚平了他们内心的伤痕。我印象很深的是,片中有一个慰安妇的志愿者,他说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去搜集证据,想要为他们争取公道,但回头看自己这些年做的事,其实很后悔,因为这个标签,影响到他们正常的生活,也在一次次的回忆当中,不断强化他们的伤痛。在我们外人看来,每个人都想替他们伸张正义,但在他们看来,这只是旁人义正言辞的申诉,而非他们本质的愿望。他们只想这段事情,过去就过去了,现在还是该好好生活的就好好生活。
看到这里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想起最初去做社工时跟老人家接触时的心态。我们在服务过程中,因为常常接触到底层的社会人士,见到各种所谓社会的阴暗面。各种惨况的老人都接触过。有的是未婚无儿无女残疾又独居的,有的是带着精神失常的大龄儿女相依为命,有的是全身都是病痛举步维艰经济又困难的,有的是跟家人各种冲突不断以致自己搬出家门的……当我们第一次接触这些的时候,内心很快就升起一个念头“我要帮他们”,我要让他们改变现在的状况,让他们逃离这种窘迫的境地。所谓“救世主”的情结就瞬间被燃起了。
以前我们的督导曾经说过,在她刚出来做社工的时候,最见不得别人受苦,如果看到老人家这种窘境,自己身上可能有十块钱都会全部掏出来给他们。后来慢慢自我成长了,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真正社工要做的并不是这些。
很多做实务的同工,都可能不太喜欢做老人领域,一方面觉得老人家嘛,都死气沉沉的,负能量爆棚,有什么好做的;一方面觉得已经都半条腿伸进棺材里的人了,根本都改变不了什么。好像从老人服务身上得不到任何的满足感跟成就感。我自己有做过一两年的老人服务,觉得并不是这样的。
每一个老人都像一本尘封多年的书籍,可能我们都被那破旧的封面所错误引导,觉得这是一本已经没有多大价值的书了。但只要你能跟他们建立起连接,把这些尘埃清理走,你会看到一本活色生香的典藏书籍。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读懂他们的能力。
就像我之前所说的,如果我们一早就下定论说他们是需要我们帮助的,那我们就已经很难再看到他们生命的力量。与老人的连接其实非常简单,你若能放下评判,只是去看见他们,去聆听他们,就能看到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就能读懂这大半辈子他们的经历是什么。
曾经遇到一对没有子女的老人夫妻,两人年龄都八十多岁了,身体状况也不太乐观,丈夫有心脏病,妻子有高血压。住在8楼高的单位宿舍里,宿舍是老式的楼梯楼,每天怎样买菜都是一个问题,而且每个月要去看病拿药。身边的亲戚年纪也都很大了,彼此照料是不可能的事情。后辈又不住在广州。第一次去探访看到他们的时候,心里第一个反应是,为什么不去老人院呢?两个老人都有一定的退休金,经费不成问题。后来慢慢才了解到,原来他们舍不得这个大院,舍不得每周老同志的聚会,舍不得这住了大半辈子的乡亲们。丈夫还苦中作乐的说,前段时间心脏手术之后出院,每天都不用去公园锻炼了,直接上楼下楼就是最好的锻炼。每次虽然要走差不多一两个小时,但每每看到自己86岁高龄还能从1楼走到8楼,就觉得自己活得还不错。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老伴是陪着自己一起走过的。彼此牵手,可能1、2个小时也不算什么,8层楼梯也不算什么,何况生活中一地鸡毛的事情呢?起初各种的担心忧虑,害怕他们能不能应对得了各种的突发危机。但他们都很淡定的跟我们说,住这里这么多年,什么困难没有经历过,走过了就好了。反而回过头来安慰我们说,不用太担心。
像他们到了八十多岁,还能彼此相守的真的不多,我们看来困难重重的生活,恰恰反过来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乐趣跟价值的体现。当然我们需要非常专业的评估,看他们能否真正应对突发的危机,但给到他们真正的支持与帮助,远远不是建议他们去养老院,或者派送几个义工帮他们。而是,给他们更大的肯定与鼓励,锻炼好自己的身体,继续互相扶持走更远的路。我们只要在旁边,等他们需要的时候,扶一把就好。
还有很多的例子不胜枚举,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很奇葩的老人,像有的老人喜欢收集旧物废品,把它堆到满屋子都是;有的老人喜欢用吵闹的方式去沟通,每次都要跟你吵个痛快,好像把身边关心你的人都置之门外他才罢休;有的老人沉迷于各种保健品的推销活动中,无论别人怎么劝都听不进去;有的老人喜欢独处不爱说话,每天只爱跟他的花花草草沟通……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存在,当我们读懂这些所谓奇葩的老人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经历,看见真实的他们,就不会再去要求他们太多,改变他们太多,而是真正懂得这个生命的宝贵之处。社工的价值在于,是人与人的工作过程,你自身的价值观会影响到服务对象。所以当你对老人有怎样的看法时,就很影响你对老人的服务质量了。
就像电影中的老人,正正是因为经历了这场浩劫,让他们真正明白平凡和平的珍贵,能好好活下去,已经是最大的奢望了。其实每个走过繁华世俗的老人,都淬炼一个通透的灵魂,他们内在有很珍贵的宝藏,值得我们去挖掘与珍惜。做老人服务,其实是一件很有意义跟有趣的过程,你会看到生命的厚重,也看到最美的绽放。
影片以葬礼为开篇,也以葬礼为结束,我们每个人都从生至死,向死而生,生命是一个礼赞,活着便是最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