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散文”,因为没有中心思想,很松散。
1
书当读在未用时,讨教亦如是。
前半句的意思就是你得自觉持续地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紧跟时代步伐,后面半句源于下面这个事儿:
大学一同学,这两年一直在朋友圈更新阅读的书目、其中的精彩内容和自己的感受,之前请教过一次书单,没有深入沟通过。
今儿晚上瑜伽课,练完回到家22:20,晨读感悟还没写,突然想起了这位同学,就想着问一下这两年的读书给他带来了哪些收获?毕竟厚道如我,写字99%都是需要真人真事儿,结果时间太晚了,人家没回。
自己就“事后诸葛亮”了一下,早知道有今天这样关于读书的晨读,我早就应该跟这个同学沟通啊,但是诸葛亮只有一个,就是三国时期的,我这个诸葛亮没用,只能及时总结这次的得失:书当读在未用时,讨教亦如是。
虽然没有直接真人素材,还是从朋友圈倒出来点:
为了真正读进去这本布里希的皇皇巨著《艺术的故事》,我意识到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需要配合范景中的《艺术的故事》笺注,比如需要提前读一下蒋勋的《美的沉思》和《破解梵高之美》。。。。美是很美,但这也是那种需要发了工资才下得了决心买的书。
关于读书时间,早上一般6:50就到公司了,到8:30刚好有100分钟时间,即使刨去吃饭等时间,起码一个小时是能保证的,二者这个时间段内,头脑清醒,效率极高,吸收也快。
2
读书笔记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在于邂逅1%的美好体验
早晨听完晨读语音版,第一反应是:怪不得自己看书那么慢,就是因为自己觉得只有一字一句地看完心里才踏实,才觉得自己读过了这本书,但即使这样看过了,也不能100%复述原文,自己又不是过目不忘。而且,这样读这样记,效果真的不是很好,在“学了就得懂、懂了就得用”的思路的指引下,不去应用达不到读书的真正目的。
做读书笔记也是,基本是100%摘抄原文,有时候为了一个字一个词的不一致来回看原文浪费不少时间,但其实,这样就仅仅只是记录,没有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除非自己后面刻意背过,否则,作用不大。当然,有些经典语句是应当记录背诵的,以便自己写字儿时引用。
实际上,读书笔记也应该在于“邂逅1%的美好体验”。今年最喜欢的一部小说《大江东去》。6月份读了至少两边,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除了摘抄原文的简单金句之外,还把人物横向对比的感悟写了下来,前两天翻读书笔记的时候,发现,那个感悟写的还可以,记录下当时的思考和行动,觉得可以继续保持这样的记录方式。
3
鉴于学以致用、立即行动的精神召唤,今晚的瑜伽课前后,勾搭了下美女瑜伽老师,老师很温柔,交谈中,得知老师每天早晨都在海河边练瑜伽3个小时,然后,我脑子一抽风,申请了和老师早晨一起练,6:20开始,到那儿差不多得1个小时,也就是说5点过就得从家里出发了,想到这儿,我真觉得,这脑子不是一般的抽风。
明天早起,老师说:瑜伽会让你变得美丽。
这是一篇“散文”,因为没有中心思想。
4
刘瑜说:阅读如此美好,任何功利心、虚荣心的杂质都是对它的玷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