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与黄诚甫书》
我的学习心得
灵魂拷问again:你是谁?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怎样的人生?你的存在将给这个世界带来或留下什么?
立志这个词,离我们好近,却又仿佛好遥远。
我们其实常“立志”,每个小小的目标都是在所谓的立志,但是我们很少立长志,就像儿时的梦想一样,没有任何私心物欲夹杂着的,单纯本心的发愿去哪里了?
人生是一天一天活出来的,审视,给自己的后半生一个长志,希望能真正帮到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人。当能够彼此成就的时候,收获的能量将是无穷大的,又怎会再被富贵功名所累。
原文
[背景简介]
1513年,明正德八年癸酉,阳明先生四十二岁,任南京太仆寺少卿。是年冬十月,至滁州,钱德洪《年谱》载:“滁山水佳胜,先生督马政,地僻官闲,日与门人邀游琅琊、瀼(ráng)泉间。月夕则环尤漳而坐者数百人,歌声振山谷。诸生随地请正,踊跃歌舞。旧学之士皆日来臻。于是从游之众自滁始。”这段时间阳明先生见诸生多务知解,口耳异同,无益于得,姑教之静坐。
施邦曜在《阳明先生集要》一书中就此文有评曰:“余以富贵非尽累人之物,人自为富贵果耳。若有志于道德,则轩冕亦行道立德之场。千古以来,未闻许巢、由而议伊、吕也。苟无志于道德,则虽甘穷约以终身,亦只为宴人子耳。学者其务辨志哉!”
[原文]
立志之说,已近烦渎(dú),然为知己言,竟亦不能舍是也。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但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
诸友即索居,曰仁又将远别,会中须时相警发,庶不就弛靡(mǐ)。诚甫之足,自当一日千里,任重道远,吾非诚甫谁望邪!临别数语,彼此暗然;终能不忘,乃为深爱。
[注释]
烦渎:频繁轻慢。
弛靡:松弛,萎靡不振。
暗:暗通“谙”。熟悉,了解。
“黄诚甫”,黄宗明,字诚甫,今浙江省宁波市人。正德九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后晋升员外郎。宁王朱宸濠谋反,曾经呈上江防三策。明武宗南征时,曾经上疏劝阻,后被罢免归乡。嘉靖二年,起用为南京刑部郎中。大礼议中,因支持明世宗立生父为皇考,后升任吉安府知府,后升任福建盐运使。嘉靖六年,召修《明伦大典》,因母丧丁忧。除服后,召拜为光禄寺卿。嘉靖十一年,升任兵部右侍郎。同年冬,翰林院编修杨名因弹动汪鋐下诏狱,世宗下诏书责察主谋者,恰逢黄宗明上疏劝阻,引起世宗大怒,并被称为主谋,下诏狱。后贬为福建右参政。之后,世宗因念及其在大礼议中功劳,次年召回升为礼部右待郎。此后转为左侍郎,死于任上。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十四•浙中王门学案四》载:“先生受学于阳明,阳明谓‘诚甫自当一日千里,任重道远,吾非诚甫谁望耶!’则其属意亦至矣。”
“巢、由”,巢父和许由,相传皆为尧时隐士,尧让位于二人,皆不受。
“伊、吕”,指商朝伊尹,周朝吕尚,皆为开国名相。
“仁人者,正其谊”句,“谊”,通“义”。大意为:仁爱的人,行事合乎大义而不谋私利,深明大道而不计较功利。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霸,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
曰仁:阳明大弟子徐爱字曰仁。当时,徐爱准备赴任南京兵部员外郎。
“曰仁”,徐爱,字曰仁,号横山,浙江余姚马堰人。明朝哲学家、官员,为王守仁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为阳明先生妹婿。曾任祁州知州,南京兵部员外郎,南京工部郎中等职务。
[译文]
关于立志的说法,近来说的太多且太繁琐,然而为了知己再来谈这个话题,还是不能舍去立志的话题不谈。
立志于有德性成就的人,功名这件事就不会拖累他的心。立志于功名成就的人,富贵与否这件事也不会拖累他的心。但现在世俗中认为是否有德性成就的,是拿官位的大小来衡量;认为政治上是否有成就的,是拿有没有获得金钱来衡量。“有志于仁道的人,应该端正自己的行为而不去谋划计较让自己获得利益,彰显大道而不计较是否会出名。”一旦有了谋划计较的心思,即便是外在的行为端正,其内也只是功利之心在作祟(suì)而已。
诸位朋友即将单独居住,曰仁又要远别,讲会论学时要相互警醒,但愿不要荒废了为学的功夫。诚甫为学的速度,自然是一日千里,担子很重而吾道尚远,我除了诚甫还能够指望谁呢?临近分别时的几句话,彼此的情绪都很低落,但还是十分牵挂彼此之间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