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原以为等到18岁,才能拥有一部手机.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按照约定,尽管他没有做到,我们依然给他配备手机.真让他喜出望外.因为有了自己的手机,心里踏实了,感赏儿子慢慢地不再依赖手机.
昨天下班,老公在厨房和我商量,准备吃饭时,讲一下我们这周末要参加徒步大会,担心儿子不愿去,因为前不久刚去了一趟海之歆公园,他十分不愿意.有了那次的经历,这次事前一定做通儿子工作.
我想了想,说:”像上次,他是一万个不愿意去,不如等他情绪好时,你提出来,让他选择.如若不去,我们再去做工作.”老公同意了
晚饭后,在老公的辅导下,儿子把数学卷中的错误认真地修改,当中不断爆发出父子二人的笑声,状态很好,效果自然不错.我在另一个房间看书,每当这时,我常常自问:看到孩子玩手机,总是焦虑,尽管嘴上没说;看到孩子做作业,就特别舒服.这时,就检讨自己,修炼还是不够,总看着眼前的一城一池,格局不大,不能从长远考虑.
作业已完,儿子整理书包后,准备洗漱.老公没忘记那件”大事”,趁着孩子高兴,把周六参加徒步大会的事,简单说了一下,让儿子选择.哪知儿子竟爽快地答应了,然后商量约小朋友一起去,能更有意思 .这一页就愉快地翻过去了.
从打断到停止,从舒缓到接纳,从感赏到表扬,阅读了众多亲子教育类的书籍,无一例外,几乎都是遵循这一原理,只不过说法上千差万别.想要孩子按照我们的想法做事,要尊重孩子,把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共情孩子,站在孩子角度,去考虑问题,起码我们的立场选对了,后续工作才能慢慢进入良性循环,否则,就是无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