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没看书。总是说要看书又没心思看书,只得先理理了。
关于对待父母的态度,我相信了师父的话。因为我自圆其说的观点实为狡辩。
父母确实是有缺点的。他们的原生家庭有局限,加上时代和知识的局限,所以他们在沟通和日常交流、感情表达和心理建设方面并不优秀,且对我造成了较深的伤害。中国人没有道歉和宽恕的传统,尤其是封闭地区的长辈对于晚辈,从此我决定放弃这个幻想。
我片面地理解了父母。作为独立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成年的个体,应该用成熟的方式来看待父母。即:1.如果说父母曾经对我造成伤害,这是我对他们完全的信任和他们本身的不完美之间的固有矛盾。这种“伤害”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固有局限(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局限),且激励我去寻找和建立想要的幸福;2.即便父母曾对我造成了伤害,如果我把自己放在与父母人格上平等的位置(而不是把他们神化或矮化),我会知道他们对我,是恩惠多于伤害的(否则这层关系不会延续至今)。因此,我不再受到“伤害与被伤害”问题的羁绊,也不再受到“权威与听话”阴影的束缚。我会成为一个能够完全为自己的选择做决定和承担后果的人,做自己的权威,懂得分享和感恩,始终自强不息。理想的社会,人人独立而自强,我亦希望是这个社会里的一个细胞。师父正是在引导我向这个方向发展。
我不以取悦父母为自豪,曲意逢迎是痛苦的;我不埋怨父母没有给我更好的起点,起点不决定人生的绝对值;我不对父母言听计从,我有自我意识;我不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家庭出身,书香门第之后不一定是作家;我在没有作好准备成为父母的时候,不会将孩子带到世界上;即便成为父母,我也不是完美的人;我不认为做父母是值得骄傲的事,孩子来到世界,更应是父母的幸运,做父母应该更加谦卑和尊重孩子,是孩子让父母成为父母。我有了成就,我若真心珍惜这种成就,会记得是借助了什么力量,是如何得来的。虔诚终归会让我保住这种成就。如果我得到某些东西之后忘了自己是谁,说明这种所谓“成就”并不真正属于我。不属于我的成就,是可以拿出去吹吹的,我自己真正是谁,看看在哪方面越谦卑,便知道哪方面越厚重了。
感谢命运让我不是更受父母喜欢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