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着,越来越喜欢研究茶,也顺便开始喜欢琢磨紫砂壶。
微信里面加了好多卖紫砂壶的商家。天天看他们晒壶、论壶。虽然都是王婆卖瓜,但是我们的目的是寻找那些对我们有用的知识点。
有时候也会找几个自以为比较靠谱的卖家私聊。多数时候是以小白的身份请教,以一无所知的傻瓜状态与之交流沟通。这个时候 ,依然能够不忽悠我的,多数都是好卖家。
面对一个傻瓜,敢于不嫌弃,且耐心地“传授”,并以合理的价格促成买卖,岂能不是好卖家。
大家都说原矿,都说优质紫砂 ,很少有人敢说是多少年的料。优质紫砂是个什么概念?
简单粗暴,以价格检验就行。好料,商家必舍不得用半手工或机制,更舍不得掺其他劣质料,必是全手工,必很少舍得給徒弟做,价格必不便宜,但是也会有一个等级参考。
店家如果开价五千 ,你若还价到三千,店家同意卖给你的肯定是只值三千的料。因为同一种款式同一种颜色的壶,必定有不同的料制作出来的一模一样的外形的壶,你出什么价,你就会收到对应价值的壶。商家不可能让你低价买到高价值的壶。就是说,你无法赚到商家的便宜。
所以,有时候老老实实认同商家的价格与品质,不要一味还价,你反而不会吃亏。
切不要以为自己能够还价成功,能够“戳穿”商家的“阴谋”,逼得让商家“让利”就很聪明。
永远笑容满面,永远周到客气的卖家,其实永远都在他们的立场中对那些自作聪明的买家实现傻瓜式的“守株待兔”。
吴军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很多年前的有一天,聪明人集结的中关村来了一个甘肃来的“土老帽”买电脑。某公司的销售经理开出比市场价高5%的价格给对方,对方居然接受了。不过对方提出一个条件,在合同上再加价20%,作为采购员自己的回扣。
这种赚钱方式在当时的中关村很普遍。公司的销售经理一看对方要好处,就表示自己有难处,讲除非自己也拿到点好处,否则不愿意承担给回扣的风险,其实当时给回扣很常见,并没有所说的风险。对方的采购人员倒也爽快,答应把1/4的回扣返还给 ABC 公司的销售经理。
接下来就有一个问题,是先付款,还是先发货。
这个“土老帽”特别实诚,把汇票带在了身上。公司经理喜出望外。不过,对方提出一个小要求,“既然钱也给了,东西还放在你们这里等待发货,我马上也要走了,能否将两万元回扣先付给我?”毕竟回扣是现金,人离开了也不好交接。
公司的经理觉得这个要求也合理,更何况自己还连哄带骗从对方的回扣里扣下5000元,于是就把回扣给了对方。到此为止,ABC 公司的经理觉得赚了个大便宜,公司和自己都有好处。但是,几天后他才发现,对方的账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钱,对方来的这一次,根本也不打算骗他的货,只想骗这一万五的回扣,这笔钱在多年以前不是一个小金额。
这位公司经理,如果不是觉得自己比对方聪明很多,或许也不会上当受骗。
吴军老师说:在中关村,我每天看到的聪明人挣钱都很困难,还时不时地上傻子的当。聪明人走了一波又一波,没有什么人能做长久的生意。
但是恪守一些教条的“傻子”不仅在赚聪明人的钱,而且还能持久地挣钱。
职场更是一样了。看看你我身边,那些聪明人、精明人,或者自作聪明假扮精明的人,看似便宜赚尽,其实处处都是天花板。
这个现象,比比皆是,基本上可以一网打尽。
如果我们只是一个傻子,肯定不会像聪明人那样天天门庭若市,更不会像圆滑有本事的人那样后面永远跟着一大堆的追随者。
但是最后,真正能够赢得生意伙伴、合作者和朋友的人, 还是那些不懂得算计利益(利害)得失的傻子。
因为,真正的和平与进步,真正的幸福与欢喜,都与傻子有关。
上帝(时代与机遇)不喜欢比自己聪明的人。
看看历史长河三千年,多少英雄豪杰,多少治世能臣,多少时代大潮中的佼佼者,其中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恰似满天星云。
即使你我,我们是会欢喜权衡利弊左顾右盼耍小聪明的人还是喜欢认认真真心无旁骛的笨人呢?一定是后者。因为后者让你舒适,让你踏实,让你心动。
类似地,你是喜欢和聪明人做生意,还是喜欢和傻子合作呢?依然是后者,因为傻子的钱好挣。傻子不会和你争利,他们一定会保障你的利益。
你保证我的所得所求,你维护我的尊严,我必给你想要的回报。
做人做事不都是这样吗?
做生意,做业绩,不论这一单对方挣到多少钱,我们只拿自己那一份,不要因为别人挣多了就试图多分一点,或者眼红嫉妒。
有些人的利益是自己傻乎乎干出来的,或者吃亏让出来的。如果让傻子都不愿干事了或者不愿与你合作了,你自己的利益从何而来呢?
在单位里,做傻子也并没有坏处。在职场上,大家都会有点防备心理,是聪明人适合交心,还是傻子容易做朋友?显然是后者,因为对方和你交往时一定会让你觉得非常省心。
有人说:我很精明,但是装傻可不可以?这一点几乎做不到。养过狗的人有这样的经验,有时狗在人前耍小聪明,人一眼就看穿了,但是狗自己不会察觉。同样,我们在那些智力和经验不在我们之下的人面前耍小聪明,其实比狗高明不到哪里去。
就算别人看不出来,时间一长,你自己必定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到底想要什么,甚至迷失于最初的目标。
鲁迅先生在评论新文化运动早期的猛将刘半农时,曾经批评过他的“浅”。但是鲁迅又讲刘半农的“浅”有可爱之处。鲁迅是这样说的:“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不如浅一点的好。”
如果把鲁迅先生说的“浅”,换成我们说的傻,道理也说得通。
很多时候,我们傻一点,让别人看得透,别人才能放心。
不仅做人可以傻一点,做事情其实也不妨傻一点。我们人和机器有一个巨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我们接受信息的带宽其实很窄,因此很难并行做好几件事情。
一个人如果今天要做十件不相关的事情,不写在本子上,到晚上回顾一下,恐怕总有几件事忘了做。不是人的记性不好,而是人根本就没有本事记住。如果一定要记住,那么就难以专注于事情本身。因此,一件事一件事地做,不要并行处理,或许是效率最高的工作方式。
无论是人还是计算机做事情,都不在于开了多少个头,而在于结了多少次尾。
计算机打开太多的进程,是要死机的,人有太多的头绪,是要崩溃的。
做很多半途而废的事情,不如完成一两件小事。
人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事情。不要贪功贪利益,不要贪名贪虚荣。
做事傻一点,毕竟有所得。高估自己的能力,耍小聪明,最后做的事情其实都没有结果。
比如,猴子捡玉米。
比如商场打折各种红包返现,看似赚到了,成本却一定会花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最低限度,纵容了你的贪便宜的习惯,这种习惯会让你冷不丁就会踩进一个根据你的大数据整理出来的个人喜好而精心挖好的坑。
有多少枪林弹雨,愿意为一个傻瓜浪费子弹?
如果你是一个老板,一定不喜欢一个同时愿意做很多事情同时有很多想法,却做得丢三落四,乱七八糟的人,不喜欢一个为了小利而斤斤计较的人。你宁可要一个做一件事情就能认认真真做好的人,宁可要一个不过分将精力用于权衡利弊得失的人。
上帝(机遇与时代)肯定也喜欢后一种人,也会垂青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