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种态度
其实已经不止十万两千六百五十六个字了,因为这个字数,是前四十九篇的总字数,第五十篇会写多少字,我也不清楚。
如果加上打过的底稿,想到一处素材就赶紧做下来的记录,可能会更多一些,但其实就字数本身而言,并没有什么意义。
你不可能因为大冰写一本书的字数比李白一辈子的诗的字数多,就说他的作品比李白的诗更厉害。
字数只是一个最基础的东西,它代表着你对写作的态度。
世界上肯定有不需要怎么练笔,生来就很适合写作的人,但我相信,我不是那种人。
就如村上春树所说,“持续的练笔,是一种挖井水的过程,有的人天生有天赋,不需要练笔,因为天赋是他的井,他靠这一口井就能吃好久,而我们这种普通人,必须一口一口的挖下去,这样才能确保当某一口井枯竭时,还能有水喝。”
原话未必是这样,大意如此。
写作是一种享受
写作其实是一个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的事情,只要有本子和笔,或者手机也行。
有时候在公交上,脑子里闪出一段好句子,就会赶紧记下来,那种喜悦感,远超物质享受。人的大脑就是这么有趣,仅仅是一段你喜欢的文字,就能给你一段美妙的体验。
写作也和我喜欢的骑行一样,是独处的过程,在这样的独处里,你会很容易听到你的心在说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你能够看到你的思绪是怎样流动的,它会慢慢的告诉你,你最近在意的是什么,情绪好还是不好,有没有难受。
比起骑行而言,写作又是一个更富有交流特质的事情。
骑行时,你脑子里的思绪,过去就过去了,而写作不一样,它会留下痕迹,并随着时间的流逝,产生新的变化。有时候晚上看自己早上写下的文字,会觉得,“好像改一个表述方式会更贴切一些”,“哦,原来我早上想表达的意思还可以这样理解”。
在你写完以后,发出来,读者们看到了,给出了他们的反馈,这篇文字就有了新的生命,在思绪的碰撞里,被再加工的文字,和最初的文字,是不一样的,也许更有深度,也许更新颖,但它们,都带着最开始的气质,在互动中,变得更加独特生动起来。
写作有什么用
因为自己的职业定位是营销和运营,并且希望在五年内能出一本书,所以写作于我而言,它不是紧急重要的事情,而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和吃饭睡觉一样。
甚至有的时候,工作忙起来,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该干的活一定得干。
所谓安身立命的技能,我想应该就是到这样的程度吧,而且这种程度未必能保证你干的足够好,只能提供一个基础。
除了对职业技能的提升有帮助,写作也是一个不断梳理自己的逻辑,内化自己观点的过程。
如果你看不懂一段话,抄下来,然后去查,试着写理解,再问问别人的看法,多试几次,这段话总是能懂的,不然,就是这段话有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做一个“营销案例分析群”的原因,群里有很多人是没有对案例做过分析的,但是没关系,没有人不是从小白过来的。
小白害怕的是,我不知道,我不会做,我怕我做错了。但事实上,既然你没做过一件事,怎么可能完全不出错呢?可如果这件事是你必须去做的,那就错几次,错完肯定可以提升的呀~
我们做一件事,并不是为了眼前的错误,而是为了远一点的更正确。
只要我能够离正确更近一点,“现在的错误”是我愿意支付的代价,反正我脸皮够厚,也不怎么要脸~
持续写作,持续分析,这都是积累的动作。
年轻的时候容易心浮气躁,大好年华,怎么可以不去虚度?人生肯定有捷径,与其看似苦逼的积累,不如找捷径!
容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才会有“间歇性壮志凌云,持续性混吃等死”。
幸运的是,被社会磨平了一些棱角的我,知道了该去如何积累,知道了积累的重要性。
也为这份积累,稍微做好了一些打持久战的准备。
特别是,你越踏实的去做,你会发现,身边也会慢慢的有很多和你一样甚至更优秀的人。
既让你觉得,前面的路还很长,怎么可以在这里就停下。
又让你觉得,虽然路有点长,但并不孤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