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把劳作用的工具叫做“家什”(音shei),意为家里用的东西,这两个字从嘴中说出时令人倍感亲切。老一辈人是非常看重农具的,因为手里拿着一件用得顺手的农具,就不会畏惧农活的繁重枯燥。等孩子长大成人,与父母分家,除了房子,最重要的便是这些农具的归属。
在老家簸箕分两种,一种是铁质的,也叫“撮子”,是和扫帚搭配使用的。另一种是用植物编成的(应该是用柳条),平而浅,尾端是块木板,比铁质簸箕大得多。这种簸箕主要用于去除粮食中的杂物,将豆粒、谷子等粮食放入簸箕,两只手端着上下颠簸,较重的粮食会先落下来,等草叶、碎屑等杂物轻飘飘地落下,就会浮在粮食的表面,很容易去除。簸箕常出现在晾晒粮食之时,所以,看到了簸箕就看到了收获。小的时候,会把簸箕放在自己背上,想象着自己是一直将翅膀收起的瓢虫,等着展翅高翔的那一天。
木锨与铁锨很像,只不过下面的锨面换成了木板。它出现的场合也是在收获之后,“扬场”用的就是木锨。秋后傍晚,用木锨将豆子洋洋洒洒地斜斜抛出,一粒粒的豆子被夕阳余晖染成红色。豆子落地,如暴雨击窗,激起一片尘土。然后,用扫帚将浮在其上的杂草扫除,粮食便可入袋归仓。“扬场”看似简单,实则最考验干活者的手劲与经验。看“老家式”扬场是一种享受,他们节奏感十足,常一锨粮食还在空中未等落地,第二锨粮食也已抛出,动作行云流水,快慢掌握得恰到好处。因材质原因,木锨的下面常会出现磨损,它用身上的累累伤痕提示人们每一份收获都有自己的默默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