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历丁酉年三月十六,父亲80周岁。
父亲是一个瘦弱的老人了。走二里路就走不动了,要歇一会再走;右小腿之下到脚,有些麻木了,坐一小会,就要站起来活动活动;耳也有些背了,跟他说话要大点声。小孙女跟他打电话祝贺他生日,他并没有完全听清孙女说什么,就连声说好,说自己的耳背了,让孙女跟她的婆婆说话。
岁月就是这样的无情。曾经的风华青年,变成了一个暮年老者。
年青时的父亲,没有留下过多的照片。那个年代,虽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但也是日子过得紧巴的岁月。一般的人家,不会有多余的钱,拿去照相的。
父亲若不是去当兵,也不会有这张照片留存至今。这也是父亲年青时唯一的一张照片。从这张照片里,可以看出,年青时的父亲,多么的帅气俊秀,多么的朝气英武。
父亲,也曾是帅哥一枚。
这张照片,摄于1960年元旦,那年父亲23岁,风华正茂,还正在辽宁军营里当兵。照片的留字是:“你是谁,我是家属”。前排右一是父亲,左一是战友;那后面站着的,戴着围巾,额头露出几缕头发,是谁呢?
小时候,父亲指着照片,让我们姐弟几个猜。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着各自的判断,可父亲都摇摇头,笑而不答。问得久了,父亲才哈哈大笑,引导我们说,你们不要被上面的留字误导哟,那是故意这样写的!
一旁的母亲见我们还不解,给我们说出了答案:那不是家属,是父亲的战友,长得眉清目秀,围巾一围,真像军嫂家属呢!
这样的“猜家属”情形,在侄女侄儿长大后,也曾经常出现。我会在全家人相聚一起时,让父亲拿出这张照片给侄女侄儿等小辈们看,也会让他们猜一猜,照片中,哪个是他们的祖父?戴围巾的是哪个?侄儿侄女们,也会如同我们小时候一般,猜一猜,笑一笑,说“伪装”得太像了。大家一阵欢声笑语,此时的氛围,是何等的幸福!父亲会笑得如花一般,再给我们讲述一遍当年的故事。
据父亲讲,这张照片是当年元旦放假一天,父亲和同一个班的战友上街,看到照相馆,为了纪念即将退伍而拍摄的。由于平时不怎么照相,他们对这一次照相非常重视和珍惜,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父亲浓密的黑发,三七分开,右边堆起头蓬,这是当时年青人的发型流行;左边的战友,发型也是三七分开。他们二人穿着当时的军装。后排的战友,则依靠清秀的面庞,脱下了军装,戴上一条白围巾,“化妆”成了家属军嫂。这样一照,既把三位战友定格在了青春的军营岁月里,也给他人“猜家属”留下了欢声笑语。
这张照片,父亲等未露出笑容;虽然已快60年了,但他们军人的气质、年青的朝气、青春的活力依然扑面而来。
我能想象出,海边岛屿上,年青的父亲和他的战友们,面向大海,手握钢枪,坚守边防的飒爽英姿……
如今,父亲老了,不再有满头的乌黑头发,额头的皱纹也在加深,但父亲的这张照片,父亲年青时俊秀的面容,挺拔的身躯,田间日益劳作的身影……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深处。
父亲,在我心中,永远是:帅哥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