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群体的全貌
在个体的灵魂中映射出来,
同时个体的美德
在群体中鲜活起来,
健康的社群生活就会建立
——鲁道夫 史坦纳
从2009年讲礼村龙脉基地出发,2012年搬迁至昌平兴寿镇辛庄村,到今天做好准备扎根辛庄并开始高中9-12年级的建设,南山艺术学园从6个孩子发展到200多位,我们聚合到一起,为适合孩子天性发展的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在京北这个美丽的村庄,我们和当地居民融合、联结,自然生长出一个“艺术共创、文明共建、生态共享、和谐共生”的教育艺术学园和共生文化社区。
共生是一个约定,一种愿力,更是心灵的呼唤,自然之道。宇宙自然,万事万物都存在“共生”关系。而在社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的关系同样需要按照共生法则的行为理性演进,“自己活好,也让他人活好”,“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从教育角度出发,出于对孩子的爱,出于对家庭、社会和自然生态的责任, 我们认为成人必须从自我成长和生活方式上做出改变, 才能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在辛庄的5年我们一起在不断的践行和见证这样的共生创造。七仙女环保小组、辛庄艺术馆、辛庄师范、社区图书馆、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从社区环境改善到精神生活,我们在多元的文化撞击中彼此成就,共同成长。但我们仍然要看到,在社区的统合,多元文化的融合中,还存在诸多的矛盾和摩擦。南山艺术学员的综合管理和建设、学校与家庭、外来者与原住民、社区艺术与商业、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在自发和自觉的阶段,缺失一贯性的力量和一致认同的信念和准则。
基于此,我们倡导社区共生宣言,让我们自己成为良好社区环境的一部分,让我们在友善与爱的氛围中守望相助,协同创造。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区: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自觉开展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和发扬,树立“我是孩子的榜样,我的言语和行为是值得孩子效仿的对象”的观念,一方面保有中国文化底蕴、有道德感、责任感、行动力、独立思考、开放创新的生活态度,活出中国人的精、气、神和中道的状态;另一方面拥有面对跨文化、跨领域、合作共赢的勇气、力量和智慧,突破自我私心,放下成见,以开阔的胸襟和格局待人做事。
我们大力支持社区家庭的文化复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老有所养,幼有所依,其乐融融。
我们整合构建三元社区管理模式,通过深入开展儿童与成人的教育实践来推动学校的建设和社区文明的发展。在促进自我身心灵成长提升的同时,也为社区身心灵的场域构建付出一己之力。以平等、博爱和自由为组织原则,围绕学校、家庭和社区,构筑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元统合,相互支撑,共同成就与升华。
三元社区秩序的组织结构是建立新的社会文化的基础,即是文化生活独立自主,社区应尊重个体,提供给每个人充分地发挥个体意识的机会,并在自由和自愿的条件下谋求群体共识。就个人而言,每个人都应履行发展自己的心灵和思想,并履行与他人合作、和平共处的义务。必须在发挥精神文化的指导下,以自由民主为原则,人们自愿选择自己适当的社会关系来构成三元社区秩序。并将这种理念根置于社区管理和学校实践之中,形成独特的社区管理和学校文化。同时社区居民在经济层面发挥“兄弟般的博爱”精神,扶贫助困,互助共赢,“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心出心”,体行舍得共生,推动众筹众享。孩子的教育只学校的一部分,更多的是让教师、家长和社区中成人之间的合作和心灵得到提高,我们的学校才是真正的符合“天人合一”、“中道”教育精神的学校。
我们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开展社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系列实践活动,引入社会资源和资金,支持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引入活力农耕技术,让水、土更加健康,以提供健康的食物,保障人物质和精神都健康。
我们主动响应国家政策需求,寻求国家法律的保障,完善法人治理,制定章程,成立共生委员会,健全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度,并依据章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共同参与办学和社区管理,鼓励社区中有担当、有资源、有能力、有时间的人才加入,不断整合社会优质资源,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接、交流,加快促进合法化进程,并使我们的学园最终取得合法资质。
在此我们共同承诺,为了创造善、美、真的社区生活,我们敬畏天地,善待自己和他人,体行共生;尊重文化与科学,知行合一;注重情感与联结,奉行中道。遇到问题或处于困境,自觉回归元点和初心。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发于仁爱,出于至公,诚于朴信,勤勉笃行,待人以谦,处事以诚,克己以勇,躬身自省,同德凝聚,继往开来,众享共生。
“所有的教育,其实是自我教育,孩子在环境中教育他自己,身为成人,我们只是孩子环境中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尽可能让自己成为最好的环境,因此孩子可以教育他自己,协调他自己的命运。”
南山艺术学园教师代表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