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迎来了“自媒体时代”至今,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互联网的论坛大概有130 多万个, 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提供了以博客、BBS 等为代表的新兴网络舆论平台。
自媒体是基于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化媒体,由于社会化媒体更加互动,更加快速,充分满足了每个人都想要发声的需求,同时其及时性也非常吸引人,因此社会化媒体瞬间拥有大量的受众群体。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媒介支配的时代。各种新媒介的出现令人眼花缭乱,手机、电脑占据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大部分时间。媒介以其无处不在与无所不能的特性,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思维习惯之中,并且成为每个现代人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媒介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以内容为载体的自媒体的创业形态越来越火热,像网红、大咖、自媒体靠直播、视频等,就是通过自己制作的内容来吸引用户,从而形成经济效应。
内容变现的经济时代我们先要搞清楚麦克卢汉提出最核心的媒介理论其中:“冷媒介和热媒介”的区别。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里,麦克卢汉提出了备受争议的“冷媒介与热媒介”二分法
。
热媒介的信息清晰度高
接收者不需要动用太多感官和思考就能理解,所以受众参与度反而比较低。也就是说,热媒介本身就是热的,受众进行信息接收时不需要再做“热身活动”,例如书籍、报纸、广播、照片都是热媒介。
冷媒介的信息清晰度很低
在理解的时候需要调动多种感官,也就是需要受众把它进行“加热”才能获得有用的信息,因此受众的参与度反而比较高,例子有有声电影、电视和漫画等。
“冷媒介与热媒介”理论的启示在于,不同的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体验和行为也有差别。在使用媒介或者要用媒介影响他人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媒介的特点,遇“冷”则“冷”,
遇“热”则“热”。理解清楚了互联网等媒介的本质,就好更好地驾驭媒介,让它使我们的内容更好的传播变现。
在信息传播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后,泛阅读已经成为当下阅读的主要形式,在这种大背景下,阅读更多的呈现出碎片化、多媒体化。碎片化,意味着浅阅读,也就是“热媒介”
在内容选择上要更加精准,碎片化还具有时效性和交互性,所以在内容设计上要增加互动环节,提高用户的活跃度。还有为了增加阅读体验,改变单一的图文形式,要融入多媒体的表现形式,让内容在形式上丰富起来,增加用户的体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