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顾名思义,不论外界怎么卷,和我没有关系,无论现实发生了什么,也不会激荡起我内心的波澜,维持低欲望、低物质的生活也挺好,没有任何追求上进的欲望。
单位里年轻人多,每当群里在喊“报选题”的时候,微信群里都是一片死寂沉沉,有的心里就在想,家里条件也不错,就这样子混混吧,也挺好,干嘛那么努力,或者就是属“算盘”的,你拨一下,我动一下,渐渐地,单位风气就陷入了怪圈。
北大教授梁永安曾说,年轻人躺平的本质原因其实是因为没人想做拉磨的驴。
不可否认,有时面对现实,选择躺平也是一种心理调节,然而,就选择这样浑浑噩噩过一生,大多数人,不会得到真正的开心。
幸福是我们在创造性行动中获得生活成就。
那选择躺平的根源是什么呢?我想,和我们缺少理想教育有关。
理想,是生而为人的意义,是你人生大船的灯塔,你究竟对社会有什么用?
神秘学家萨古鲁说过:我们体验生命的能力比这个星球上的任何其它生物强很多,这就是我们生而为人的意义所在。
有理想和没有理想的人,人生是截然不同的。
有了理想,你就要立志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需要考上什么大学,要找什么导师,要跟TA学什么。
而我们家长,大多只是盯着眼前的分数,而弄错了逻辑关系。
有个脑筋急转弯,可以猜猜看:一个胖子与瘦子比赛走铁轨,是胖子走得远?还是瘦子走得远?瘦子很容易就看到脚底下的路,所以他边走边看,担心自己掉下去,可胖子呢,因为他的肚子很大,脚底下的铁轨被他的大肚子给遮住了,所以他只能向远方看,这个时候远看的胖子会比瘦子要走得更快更远。
对家长来说,要让孩子带着梦想起飞。
何花刚上一年级,我就认真问过她,理想是什么?她回答:要当作家、主持人和老师。现在小学要毕业了,她的理想,没有变过。因为想成为曹文轩那样的作家,所以她想考上北大,拜曹文轩为师。我一直为她有理想而自豪,尽管在别人看来,目标是不是要切合实际一点,但我告诉她,理想就是要远大。
理想为她指明了方向,也为她学习提供了动力。她现在写作文,都喜欢模仿曹文轩的笔气。
明确的目标,也会让孩子自行安排任务的轻重缓急。我看到,回家后,她经常先一口气把作文写完。
我们家长实施理想教育,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源于孩子自己的兴趣和内心的愿望。这个主动权要交给孩子,家长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找到内心的愿望。
理想要远大一些。孔子教育学生时就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意思是说,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有可能只达到中等目标,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目标,如果一开始就制定的是低目标,那恐怕是一无所得了。所以孩子作人生规划,一定要志存高远。
不要太受目前处境的影响。追寻理想的路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物都是曲折着向前发展,只有为之努力奋斗,才有可能登峰造极。
这里是袋鼠亲亲读写营,让我们一起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用爱陪伴,用心阅读,善思会写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