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脑系统看抑郁是如何产生的

在对自己缺乏信心的时候,了解一些脑科学能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化学,而非性格。

——《自驱型成长》威廉·斯蒂克斯鲁德

我们的压力、焦虑、情绪看似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其实都在大脑中有实实在在的动作和变化。主要由三个结构来控制,即  “前额皮质”“杏仁核”和“海马体”。

正常情况下,前额皮质里有“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依靠这两种神经递质恰当发挥作用,前额皮质才能检测和调控大脑。当身体有轻微的紧张和压力时,“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就会提高一点,这有助于提高专注度,使思路更清晰。

一旦压力过大,神经递质飙升,导致前额皮质宕机,大脑的执行控制系统也就不能正常工作了。

当身体在面对重大压力和严重威胁时,杏仁核被唤醒,它负责的是直接感知事物并作出响应,依靠本能来保护自己。

杏仁核一旦被唤醒,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一系列被激起,肾上腺开始分泌肾上腺素。如果压力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肾上腺素就会回落。但如果压力持续,肾上腺进一步分泌皮质醇,皮质醇就没有那么容易褪去了,一般要在人体保留几天到几个月。而且皮质醇还会杀死创造和储存记忆的海马体。

长此以往,大脑中的杏仁核、海马体等都会受到床上,人体抵抗不良情绪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差,直到形成焦虑、抑郁。

随着近几年心理问题受到重视,很多人都了解了“抑郁”是一种心理疾病,是需要就医治疗的。

但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年纪轻轻,抗压能力不行”“抑郁什么呀,就是矫情”“这人平时挺开朗的呀,怎么抑郁了”——这样的声音还不绝于耳。我们研究脑科学、心理学,希望弄清楚心理疾病的发病机制,也为了向大众普及科学的知识,让更多人认识到,抑郁不是软弱、不是内向、不是矫情,而是他病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