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适合人群】:已经有一定视觉笔记基础的宝宝,打算开始进行视觉笔记练习的宝宝
【本文的目的】:清晰呈现梦想早读会视觉笔记的完成步骤
我以前曾分享过一篇文章叫《我是如何完成一篇视觉笔记的》,这一篇侧重模仿,借鉴。如何找相关素材,如何借鉴灵感,借鉴配色,借鉴图。。。比较适合初学者参考。
今天的内容侧重于转译的过程,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宝宝,基本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积累,转译的图都在脑子里,就看我们如何把这些脑子里的元素排列得更恰当合理啦。
好了,那我们开始吧~
今天早读会阅读的书籍是方军老师的《付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我现在带大家一起感受记录视觉笔记的全过程。
第一步:实时记录逻辑框架
这一步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抓重点”,刚开始学习视觉笔记的宝宝,都会觉得这个环节很困难,总感觉所有的内容都想记录下来,结果发现自己根本跟不上分享者的节奏,最终往往是放弃了。
提炼的方法我在我的好几篇文章中都有讲过,而今天的文章因为是针对有一些基础的宝宝,所以提炼关键词的部分,这里我不做重点讲解,简单强调一下我的“3听”核心方法:
1.听开头和结尾
2.听首先,其次,然后。。。(或听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
3.听自问自答
你能针对这“3听”,反复做练习,你的核心抓取能力就会快速提升。
方法:
用粗线条表示主要逻辑,细线条的属于次重点。
可以标上序列号,让你的思路更清晰。
绿色笔是表示,分享者提到的,你觉得对你有收获的重要内容,你可以通过换一种颜色的笔记录下来。(这些内容并不是这本书的)它们是会引起你更多思考的内容。
在这个阶段我有2个建议:
a.最好用铅笔
你需要准备一张A4纸,和一支笔,建议用铅笔,如果你一遍不能完全抓住核心时,打算听第2遍时,很有可能会有改动,所以用铅笔会方便一些。(为了让大家看清楚,我本次用的签字笔)
b.选合适的音频作为练习
对于刚开始做实时记录的宝宝,选取内容很关键,我喜欢用彭小六的“梦想早读会”作为每天练习内容。
主要是因为小六在分享时,逻辑非常清晰,他习惯在开头概括一下当天讲到的几个要点,这时我就会对笔记的布局提前有一个预判和规划,在结尾时小六还会有一个“wrap up”,就是总结一下当天分享的内容,记录这样的分享内容,阻力会小很多。
在你的抓取能力提升后,建议你可以多多尝试各种风格的分享者,这对我们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此阶段用时:40分钟左右(6:35开始听——7:19逻辑稿记录完毕)
第二步:出草图稿
其实,一般情况下我的逻辑稿和草图是合二为一的,但今天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我将逻辑稿和草图分开呈现。
这份草稿的目的有三:
1.布局
2.视觉转换
3.做“断舍离”。
我的视觉转换,思路如下:
a.六哥提到“过滤网”,我就想到要画一个大大的漏斗,这个在逻辑图里我有画,但在视觉转换的时候,我觉的那个漏斗应该放在最醒目的位置,要画大,因为我的理解是“知识生产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做好筛选工作”,所以将这个图作为本次笔记的主图。
b.画了很多书,通过了知识工作者的过滤网,最终到达一部手机,因为我听到了“碎片化,智能手机”,这个不是重点信息,但是我在逻辑图中记录下来了,做视觉转换的时候,它给我了一部分灵感。
c.两个人物,一个是“生产者”,一个是“消费者”,我想表达他们都很开心。这种人物造型,你可以通过平时的素材积累,比如上网看到的有趣图片,就可以随手手机下来。
d.最后,就是把逻辑图里的内容填写进来就可以了。注意随时检核自己的逻辑是否表达清楚。
e.在空白处也可以再加一些小元素,比如:我在左上角画了两个小的对话框,一个写“书太多,晕。。。”,另一个简单的画了一团乱乱的“线段”,都表示的是知识太多,给我们造成的困扰,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痛点。
使用工具:A4纸+铅笔
此环节用时:1小时15分钟左右(7:19——8:35)
第三步:出成图
成图是对草图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并不是简单的将草图重新绘制一遍。你在这个环节如果想到更合适的文字表达,可以做“增删改”。
最后的检查:
1.检查逻辑,检查内容有无遗漏。如果觉得逻辑关系表达不是很充分,这时要通过箭头再进行强调。
2检查有没有错别字,或者同音字,不清楚的地方最好再重点听一下。确保准确无误。
3.检查接口处连线是否到位,如果有,需要精细绘制,也可以用加粗的方式将瑕疵进行掩饰。
4.检查重点是否突出。可以通过其他颜色的马克笔来进行上色,我这篇视觉笔记不想用太多颜色,所以仅仅在序号上色,为的是,让读者的视线能轻松的找到阅读顺序。
5.加阴影,让整个图更立体一点。(这一步可有可无)
仔细观察,我的这幅成品,与草稿中很多地方还是有区别的。
成图阶段使用工具:雄狮签字笔+FINECOLOUR马克笔#176+铜版纸
此阶段用时:1小时左右(8:35——9:30)
我记录一篇视觉笔记用时在1——3小时不等,不过建议大家最好可以分2——3个阶段来完成。拿今天的记录时间举例:用时3小时的话,你可以早上听早都会先进行逻辑图记录,晚上下班后找2个小时进行视觉转译,为什么要这样建议呢?
《如何学习》这本书里提到过,我们在学习或者解决问题的时候,过程是:
准备期——孵化期——顿悟期——验证期
这就是我推荐大家把一份视觉笔记分两个时段或三个时段来完成真正原因,大家给自己的转译留一个“孵化期”和“顿悟期”。
我就是在逻辑图与草图,成图之间给自己留了一个小小的间隙,而转译的灵感正是在这个时候悄悄来临的,这是个神奇的过程,好好体验和享受吧,哇哈哈~~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