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衣谷
如果你有玩《三国杀》的话,是挺喜欢抽到武将华佗的,因为其武将技能为“急救”和“青囊”,一句话那就是老不死。当然在轶事典故中,在《三国演义》中,华佗的戏份也有分量的,如说到《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描写,一方面是展现了关羽大丈夫的豪迈,勇毅,另外一方面也展现了神医华佗的医技高明。另外,华佗与曹操也是典故的,那就是华佗医治曹操的头风病,当时华佗起先用针灸疗法帮曹操舒缓头痛,带也提出要根治头风,必须以“利斧劈开头颅而后以内科手术”的方式才能做到,自然因此他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这当然是关于华佗的小说形象了,而真实的形象那就是如我们在历史课本学到的那样,他是首创麻沸散,他也是外科圣手等。说到医学家,就我们的历史课本而言,也说到了张仲景、孙思邈、扁鹊等。是的,这些医生人物中,离不开中医两个字的。
而事实上,在中国历代都是有很多为中医做出了很大贡献的医生,中医是博大精深的,也是符合客观规律和系统化的学科。而关于中医的深入研究,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不妨可以参考最近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熊益亮,以及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林楠联合编著的《听历史讲中医》,这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中国历代的中医名家,也可以作为一本中医学的入门读物和中医相关典籍资料检索书,是十分受益匪浅的。
此书一共分为五章,其中第一章是说到了中医的历史,其中关于有记载中医成分的历史书籍,作者也介绍到了有正史类史著、也编年类史著、政书类史著涉及其中的。来到第二章就说到了古代的中医制度。其中第一节就谈到了夏商周医事制度,其中也在书中附有《周礼天宫》书影,就有理有据说明了在周代已经将巫和医分家了,另外该书也说明了食医、疾医、兽医等具体职责。这样的有系统化的制度,就说明了我们的中医在周代就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了,促进了社会对疾病的认识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而说到秦汉医事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展到汉朝,他们政府面对突发疾病时,医事制度可确保快速反应。而到了魏晋南北朝医事制度就更加细化医生的职责了,如分为中央医官、药政职官。而在隋唐医事制度就出现了医药机构如尚食局和尚药局,还设置了医学。再到辽金元医事制度最大特点就是设有了丰富的药政机构和教学机构。明清医事制度部分就说到了从洪武三年开始,大力扶持平民医药机构的设置。
第三章就专门说到了古代中医的教育。其中在隋前历史中,夏商周是巫医一体教育为主的,而秦汉时期的医学教育就是以民间师徒传承为主,虽然官办教育未形成,但汉代中医是有个里程碑的事迹,那就是中国中医十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成书问世,成为了后世医学教育与考试的教科书。而到了隋唐医学教育就说明官办教已经得到空前发展了,如“太子监”就指定了相应的学科考试制度,其中涉及的学科有医师科、针师科、按摩科、咒禁科和药园。而宋元医学教育,作者就侧重说到针灸环节,如提到宋仁宗的领导下打造了如今收藏在国家博物馆的针灸铜人,该针灸铜人不仅开创了中国医学以实体模型为教具先河,推动针灸的繁荣和发展,也还彰显了宋代科技水平的高超和充满智慧的。而说到明清医学教育,就谈到了这时期的医学教育规模上又所收缩,在体制设上少有创举。也因为清朝国运衰微和西学冲击,医学教育逐渐废弛,但这时期的如明朝的太医院的熏眼器,清朝增设痘疹科等都是为推动了中医的教育发展的。
第四章就说到了杏林名医辈出。没错这就就是作者系统地为大家介绍具有时代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医生。首先,作者也非常用新制作了二十六史医家传记统计表。为大家一目了然得掌握中国古代名医、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当之无愧的是扁鹊了。扁鹊的医术是全面的,兼通内、外、妇、儿各科,还能根据各地的风俗和疾病流行情况施以医术。当然还介绍了精通望诊和脉诊的仓公。
来到第二节我们就可以看到了华佗和郭玉了。其中华佗笔者在开头也提到了他,那么他真实的行医历史有那些细节值得大家去研究的呢?那就有说到了华佗详细用麻沸散对病人进行全身麻醉,施行剖腹手术。因为华佗的麻醉法比西方全身麻醉外科手术记录早了一千六百多年,自然是被后世誉为“外科鼻祖”的了。此外,华佗也强调养生,提倡体育锻炼。其中五禽戏就是开创了我国医疗体育的先河。而东汉的郭玉是善于脉诊和针灸的,而他尤为引起笔者关注的是,对于给贵族治病有四难的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贵族都是好逸恶劳、骨节不强等坏毛病居多。
之后我们还可以读到“针灸学之祖”皇甫谧。还说到了我们岭南人葛洪的光辉事迹,其中他的《肘后方》记载的人工呼吸法、洗胃术、救溺倒水法、导尿法都是急诊治疗的好方法,这就是说明在古代中医学在急诊治疗方面也是具有较高的水平的。之后也提到了孙思邈的“食疗”法,就详细记录了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用谷白皮煎汤、煮粥可以预防脚气,另外他在养生方面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养生学体系。当然还有赫赫有名的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自然是神一般的存在。还有“善疗男女杂症”傅山。
最后一章就是谈到了中医珍贵文献。作者就非常系统和细心地列出了二十六史、通志类、通考类史著中记载的中医文献,这对于学医的读者简直就是如获挚爱,自然是起到了很好的“指南针”作用的。
本书行文细腻而严谨地描绘了每个中国人都可以轻松了解的中医历史。正如作者在序言提到刘清泉的话“在抗击疫病的战场上,中医药从未缺位。”一样,如今新冠疫情,中医也一样不缺位的。要知道,2022年12月1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如板蓝根、夏桑菊、小柴胡等中医都是守护我们每一个人民健康的卫士。所以此书是倡导普通人提升健康认知,做自己的健康卫士,保护自己的同时,更好地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