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心中,同时存在着充满邪念、贪欲及利己之心的自己与充满善念、慈悲、关怀及利他之心的自己。
——《稻盛开讲5:六项精进》
01
抑制自身的邪念与小我,让自己心中的善根发芽成长,这样的过程就叫作“反省”。
而所谓善念,即人心中的“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它是一种慈悲待人、以他人利益为重的善良之心、体谅之心。与其相对,所谓“自我”,是只关注自身利益的“利己之心”,是寡廉鲜耻的强烈欲望。
回顾自己度过的这一天,想想今天自己在哪些地方显露了“自我”,然后努力抑制,并进一步发扬自己的“真我”即“利他之心”。这样的过程便是“反省”。
02
我非常喜欢印度诗人、哲学家泰戈尔的一首诗。关于这首诗,我在以前的演讲中提到过很多次。今天借此机会,想再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人的心中,同时存在着充满邪念、贪欲及利己之心的自己与充满善念、慈悲、关怀及利他之心的自己。换言之,人性分两面,一面贪婪卑贱,一面崇高美丽。对于这点,泰戈尔以这样的精彩诗句来描述:
我只身来到神面前。
可是,那里已经站着另一个我。
那个暗黑中的我,究竟是谁呢?
为了避开他,
我躲入岔路,
却无法摆脱。
他在大路上大摇大摆地迈步,
地面随之卷起沙尘,
我谦恭地低声私语,
他傲慢地大声复述。
他是心中卑贱的小我,
他是自私自利的自我。
主啊,他不知羞耻。
而我却羞愧难当。
伴随这卑贱的小我,
我来到了您的门前。
03
我具备“真我”的优良品质,包括善良和美丽的心灵、为他人着想的美德,可卑贱贪婪、自私自利的“另一个我”却也如影随形。“他”不知廉耻,而“我”则谦恭地活着。
当欲望产生时,“我”只是窃窃私语——“那件东西,有点儿想要呢!”;可到了“他”的嘴里,却变成了大声叫嚷——“把那个给我!”
寡廉鲜耻、贪婪自私的“另一个我”,一直伴随着“我”。想摆脱“他”,他却一直如影随形。因为卑贱的“他”和“我”一样,同时存在于我的心中。
04
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天天反省。通过反省,对邪恶、贪婪、卑贱的“自我”给予“当头棒喝”——“给我安分一点”“给我知足一点!”从而对其进行抑制。
这么做很有必要,因为通过这种方法,能够磨炼灵魂、荡涤心灵。
我常说,提升心性和拓展经营之间是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家如果想拓展自己的事业,那么必须让自己的心性得到提升。
也就是说,企业家如果不磨炼自己的心,就无法出色地经营企业。这是我一直所强调的,希望大家能够重新认识这个道理,并将其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