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论语》里仁第6节。这一节第一句有两种不同的断句方式。按上面的断句理解,孔老夫子没见过好仁者与恶不仁者。且不说恶不仁者是个什么东东,就说仁者,在当时应该是不少的,孔子门生应该都是好仁者吧?所以我更赞同另一种断句: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前面讲过,按对仁的态度和境界划分,可分为三类人:仁者(闻道的圣人)、好仁者、不仁者。而孔老夫子又说唯仁者才可以好人与恶人(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所以好仁者是不可以去恶(评判指责)别人的,当然对不仁者也不能指责批评。第一,好仁者不能恶(批评)不仁者;第二,一个总是在恶(指责批评)别人的人算不得是好仁者。所以孔老夫子说“我未见”。
上一节孔老夫子给我们讲了要修行仁德,就要战胜自已的欲望,基本可划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节孔老夫子要给我们讲的是我们要宽以待人,就是对待不仁者,也不要指责与批评,可以划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好仁的人,自已没有优秀的品德去传扬去发扬,却在那里一味地指责别人的不是,这能称之为仁吗?(感觉就像在说那些永远站在道德至高点的网络五毛)
我们要如何相处于社会:做好自已,让自已优秀的品德去言传身教影响社会(有以尚之);宽容别人,纵然是意见相左者(不恶不仁者)。
感觉好难啊!一不小心,好仁者就沦为成不仁者了。要做到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真心的不容易啊!
上节当我们感到修仁简单时,孔老夫子给我们敲了敲警钟。现在我们感觉好难啊!看孔老夫子又是怎么说的: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只要一整天都努力修行仁德,是没有做不到的,可能会有,但反正我是没看到过。
只要努力了,都做得到。言下之义:只要努力,谁都能修得仁德。这世上没有努力修行却修不到仁德的人。
这一点与佛教众生皆有佛性相似,孔老夫子认为谁都可以修仁且修仁有成。所以说: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我们如何才能修仁闻道?首先我们要战胜自已的欲望;第二要学会宽以待人,要宽容。虽然修行仁德非常不容易,但只要我们努力做好每一天,谁都可以修仁有成。
然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