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的秋天没有一样不令你满意。繁花渐褪,流霜催红了秋叶。“叠翠烟罗寻旧梦”的是黄栌,“放歌秋日寄相思”的是元宝枫,“玉骨冰肌未肯枯”的是银杏,“层林尽染秋韵浓”的是火炬树……还有栾树、地锦、金叶榆,光是念出它们的名字就已经足够惊艳。
数树深红出浅黄,此时不可不登山。
走定泗路,上八达岭高速,出居庸关,我们一行人乘坐大巴士抵达了红叶岭。
从停车场进山的路需要经过一个隧道和一条林荫路,虽然只是很偶尔经过一辆车,路边还是有人用石头隔出一条步行道,有了这条石头线,小朋友们又没法“好好走路”了。
我们没有急于上山,而是先来到了山下的青龙桥车站,原因是吴老师觉得这个古早味的小火车站特别适合入画。经过京张铁路那个很出名的“之字形”线路示意图的时候,每班都分别停了一下给小朋友们演示火车登山的方式,而小朋友们则纷纷伸出小手临摹着火车轨道的设计走向。浩浩荡荡来到车站,先是像游客一样拍照留念,又集中到詹天佑雕像下面讲了一下历史故事,介绍了京张铁路,更历数了一下某车站能到某个老师的家,最后来到站台上听吴老师上美术课,准备写生。比较有趣的是,有一些不到三岁的小豆丁,是搞不清楚状况的,但他们清楚的一件事是:带吃的了。所以,只要一“驻扎”下来,就是说,只要给他们机会卸下书包,这些不明就里的小家伙马上就去拿焖烧杯,更有手快的干脆已经打开饭盒吃了几口,等到老师走过来说“先不吃饭,先……”,他们就一脸错愕,实在可爱到发芽。
孩子们大多对铁轨比较有感觉,还有一些对铁轨没感觉的,明显在画自己更加钟爱的东西。这时,车站唯一经过的一列火车进站了,是一辆漂亮的白色和谐号。孩子们马上被火车吸引了,豆豆更是已经开始画上火车了,大人们也被触动了,都情不自禁地互相招呼着观摩豆豆的画,我发现豆豆在完成之前并不想给人看正在进行的作品,虽然右手继续在画,头也没有抬,但左手有一个似有若无地遮挡动作,明显就是有意识的。直到这列火车布满了完整的一排轮胎,天空中闪耀着一颗太阳,整个画面被火车和太阳的光彩填满,她才开始轻松愉悦地举着给老师介绍起来。
这时火车又要离站了,孩子们自发地站起来跟火车挥手再见。车站和旅途都因着与这列火车的不期而遇而更加完满,此时此景,看见火车的人是幸运的,车站和火车因为被看到也是幸运的。
登山的石级虽多,那分对谁,有阿姨走得气喘吁吁,有叔叔揶揄道:你在喘吗?小朋友都没喘,你喘上了。对于老师来说,这是他们走熟了的路,边走边交流今天去哪,昨天去的哪,去年又是怎么走的,而最早是如何如何……对于我们的小朋友来说,童子军之后这都不叫事儿。上山的路走得平静而迅速,甚至我觉得有点寡淡。圆圆有点想活跃气氛似的吓唬几个走在后面的小朋友说要抓他们,杨杨一下来了精神儿,马上从路边找寻各种毛毛扎扎的植物,先是说给圆圆提供攻击工具,后来则干脆决定直接攻击圆圆。小朋友元元则是一直沉浸在自己是桃子妈妈的幻想中,其实我觉得桃子并不以为然,但也乐于接受元元的善意,而元元则在整个行进过程中不断护着桃子,部分路段领着桃子,提示桃子躲闪伸出来的树枝,有时还念叨着该给宝宝喝点水了,休息的时候又嘴里碎碎叨叨地喂桃子吃自己带的小零食,张磊可能对这种“直男不懂”的小女生玩意儿实在肉麻到看不过去了,在旁边搭讪了一句:“她爸是不是太忙来不了啊?”——当然迅速陷入无人回应的尴尬。
在各种小范围的小确幸中,36班和27班迅速抵达了山顶的平台,后面的20班和21班则决定在接近山顶的一片美丽枫林下午餐和游戏。这片枫林足够美好,以至于什么都没有开始玩就都开心了起来,孩子们天然感觉到在这里可以发生愉快的事情。所以,刚刚是此起彼伏地叫饿,现在老师说准备开饭,马上又有几个已经猴到树上和围在树下的孩子叠声地叫“不吃饭”!
吃饭吧,最喜欢听童音的“饭食之德”响彻在山清水秀的地方,最喜欢看孩子们十指交扣“端身正意”的神情。
山顶平台的风景则更为天高云阔,凭栏望去是漫山层林浸染,巍峨的长城盘踞山间,让人不禁从胸中荡起一股浩然之气。孩子们有的专心吃饭,有的在与其他小朋友分享,老师们也把带来的食物分给孩子们吃。餐后又进行了一场美术课,吴老师通过从山里拾来的化石和提前准备好的图片给孩子们讲解了岩画,并邀请孩子们在岩石上画画。虽然大多数人都瞩目观瞧,说真的,有人并不买账,春天显然对需要画什么非常胸有成竹,并始终沉浸在自发的创作里,云子游则对元宝枫的种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专心致志地四处搜集。刚刚跟我分享过水果的渺渺忽然陷入了困境,她不知道该如何画恐龙,但又真的很想在自己的岩石上画一个,咨询过吴老师后,在糖糖的鼓励下,她迅速找到了自信,大刀阔斧地画开了。画到酣畅淋漓又不知谁说了一句要带给妈妈,这下热闹了,经过午餐后刚刚瘪下来的书包又争先恐后地被塞满了结结实实的大岩石。其实,孩子能走能跑能爬山都不足以令我吃惊,真正令我吃惊的是他们可以负重爬山,还拼命地往包里塞石头。
穿过蜿蜒的林间小路,老师煞费苦心地带大家从山顶兜了一圈,只为远望长城美景,然后踏上归途。我发现,不知是不是美术老师的引导产生了作用,当然环境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孩子们比来时开始更多的观察周围的风景,观察擦身的一草一木,不时地就要停下来摸摸这瞅瞅那,捡捡东西,翻翻树坑,速度明显慢了下来。有的小宝宝出现了疲惫,更多的孩子则是产生了“吸氧过量”的亢奋。
小馒头是个情绪饱满、戏剧演员般的孩子,一整天下来,我没法不被他吸引。首先,每当小海需要去寻摸演示火车轨道的道具、准备詹天佑的故事、帮吴老师捡石头……等等产生各种离开队伍的个人行动时,馒头就会像京剧大花脸似的,声泪俱下地指着小海远去地背影吼道:“小海走了……”其他老师赶紧过来劝慰,待到小海归来,他又会闹着小海说:“我要妈妈!”就看小海不动声色地指指圆圆:“她是妈妈吗?”又指指美丽:“她是妈妈吗?”又指指前面的小朋友:“他是妈妈吗?”再指指另一个小朋友:“他是妈妈吗?”……馒头开始生气地回答不是,后来有点不耐烦,再后来就忍不住笑了,而当糖糖再拿出点好吃的来,馒头简直就能眉开眼笑地游戏了。而归途的馒头则带着明显的困意,先是指令糖糖微信给妈妈一个“西瓜”,然后继续各种黏小海,我发现他们师徒二人非常默契,小海一边带队一边招呼小朋友,一边看也不看地伸一个手指头给馒头,馒头就伸出手去拉住小海,乖乖靠着他跟着走。
而以思思为首,则纠集了迦木等几个小朋友,边走边商量把小海冻成冰棍的N+1种方法,比如先放在河里什么的,小海估计是在前面走着走着后脖子一阵阵凉意袭来,忍不住回头问思思:“你们在密谋什么?”这个提问无疑是种鼓励,整个队伍进行了肆无忌惮地头脑风暴,从美丽到海霞,以至于整个紫水晶的老师们,被惨无人道折磨的方法大罗列,孩子们发言踊跃,每人都以“我有一个好办法”作为speech的开头引言。
就这样笑笑闹闹,偶尔停下玩一玩落叶,逗弄一下虫子,摘几颗酸枣,唱几首歌谣,一路下了山。我甚至发现了好几个小朋友遇见美丽的落叶会捡起来,小心地收到衣兜里。山路上不时有路人赞叹我们的孩子,我有在反思,真的是我们的孩子特别棒,还是我们的老师和家长特别棒。当有人在赞成我对孩子的教育,我更多地感到孩子教育了我,如果说今天这个孩子真的不错,那只能说,我刚好克制住了自己的破坏欲,而保护好了孩子天然的“不错”。中间又有一阵孩子们开始玩“屁股下台阶”的游戏,有经过的阿姨忍不住规劝:别把裤子弄脏了,回家你妈该说你了。我也好忍不住想告诉她:我们紫水晶的妈,就怕孩子舍不得霍霍裤子呢~
踏上归途的车之后,老师们把座位一个个放躺倒,孩子们也很有经验地闭上眼睛,迅速入睡。坐在我旁边的骢骢表示他不睡,并不需要躺倒,那么好吧,然而,也并没有比谁少睡几分钟。抵达农场之后,停车之前,他却恰到好处地睁开眼,我以为他会产生某种“自己并没有睡”的错觉,于是问他:哎?你睡了吗?没想到他轻轻地告诉我:“我刚睡醒啊~”透着一股对我“不成熟”表现的冷淡。
一次次的户外,一次次的登山,我们的孩子们用稚嫩的脚步丈量着京郊的山山水水。对于他们来说,学到的是很明白的事:从山下到山上,恐怕再简单不过了,就是一步步地去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