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是福气、福运之意。说的具体点是衣食无忧,安康顺遂,享天伦之乐。生活中,得些福运,沾点福气,与福结缘成了不少人的祈望。比如,给孩子起名时喜欢把福字用进去,像福顺、福喜、贵福、来福,等等,不胜枚举。再比如,积德行善,乐善好施,行孝,修生养性等行为,也多与福报有些关系。春节,家家贴春联,春联中也要有个福字,还要倒贴在门上。过日子,人们总希望福相随、福相伴。
潜意识里,人们通常认为神仙是最有福气的了。上天入地,想咋样咋样,过着悠哉的日子,无病无灾,还长生不老。古往今来,人们访仙,拜仙,奢望能沾上点仙气儿,从神仙那里讨点福份。
两千多年前,登基不久的始皇帝,做的第一件大事是派徐福带着三千童男童女往蓬莱仙阁去拜神仙,求取长生的仙方。兴许是徐福这人不咋地,还是因为他在海上迷了路,结果肉包子打狗,一去不返,仙方没有求回来,反倒折腾出日本这么个地方,取过日子不忘本的意思。如今,虽说科技日新月异,许多现象都有解释了,但人们访仙求福的心依旧。 于是乎,道家七十二福地,三十六洞天就热闹了,人们争相前往,认为道家是生产神仙的组织,道士身上总有股子仙气。
楼观台号称是仙都,是神仙们的老家,被世人公认为是天下第一福地。 两千五百多年前,东周战国时期,诸侯们为了利益相互厮杀,打成了一锅粥,根本不把朝庭的主子搁在眼里,朝纲大乱。才过天命不久的老子感到极不适应,空有满身才学却无用武之地,无奈长叹一声,辞官西行,骑着青牛走了。 函谷关关令尹喜也是个饱学之士,一日,观天象,见有紫云升腾,知有圣贤经过,于是便在关口恭候。此时,老子骑着青牛,正晃晃悠悠朝着函谷关而来。老子,尹喜,他们俩谁也不曾预料到,看似很意外的一次见面,其所产生的结果会影响后世文化的走向,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会晤。
一番交谈之后,尹喜对老子自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俩人彻夜长谈,无话不说。老子把畅谈的心得记录下来,一部旷世经典《道德经》由此诞生。尹喜拜老子为师,挂印而去,陪伴老子继续西行。行至终南山下,看见有个地方山清水秀,植被茂密,云飞雾绕,山环水转,清新自然,犹如大地的肺在呼吸吐纳。师徒俩随决定在此处结庐而居,开壇,讲经说道。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周至县楼观台。
据载,周至县原名为盩厔县。盩厔是周旋、折旋之意。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上说:“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县名”。盩厔县名沿用2000余年,1964年国务院颁布《简化汉字总表·附表》规定后,改为了周至县。
老子在楼观台讲学,信众云集。五千言《道德经》被奉为圣物。道教由此产生,道家思想也由此创立。老子被后世列为“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尹喜也位列道教祖师之一,道家称其为文始真君。俩人都成了神仙。
曾来过楼观台多次。在宗圣宫里仰望过老子手植银杏树,若不是高大的树冠和斑驳沧桑的树干提醒,相信没有谁会知道它的年轮。俗话说,根深才能叶茂。两千多年过去了,树根已经深深扎入了大地,大地滋养着着树根,树根为树干树枝树叶源源不断地提供水份和养料。每逢此景,我都会想起“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大地和顺宽厚,足以承载万物。那么,人心不是也一样吗?心胸开阔和顺也是可以承载一切的。
讲经台是每次必到的地方。不高的小丘林木茂盛,蜿蜒的小道曲折通幽,一口气是爬不上去的,歇歇走走,停下来观观景,赏赏一旁的石刻,心情愉悦而放松,有时还生出些联想:这茂密的林子不就是浩繁的知识吗,曲折的台阶不就是获取知识的路径吗,一旁的石刻景观不就是在提醒人们行百里者半九十,困难都在最后咬牙的一瞬被克服的。讲经台一旁的另个山丘上,老子巨大的塑像面北矗立。有些远,看不清楚塑像的面容,据说,老子奇丑无比,从娘胎里出来时的模样吓了旁边人一跳:白发、白胡子,像个小老头子。脑袋顶上有点塌陷,鼻梁低,嘴巴阔,一道一道的抬头纹,“老子,老子”就是这样被叫起来的。
离开讲经台,穿过一个小门便来到正对着塑像的山丘下,一眼望去,好几百个台阶直达塑像下。有些皱眉头。站在塑像的基座下,人显得是那样的渺小,眼睛能望见的只有不远处的房屋和树木,心里想,高高在上的老子一定看得很远很远。人与神的区别就在于视角不同。
喜欢楼观台。喜欢那里的清幽,喜欢那里的文化,总想着深入其中去受些熏陶,也去感染点福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最近一次去楼观台是参加省散文学会在那里搞的一场活动,活动放在了古楼观附近的道文化展示区举行。散文学会旅游文学委员会宣布成立。仪式后,安排了在道文化展示区参观。又一去了宗圣宫,再次见到了老子手植银杏树,树上挂满了祈福的红布条,树下正在进行祭祀表演。一块石碑立在不远处,上书:老子手植银杏树。石碑比较新,估计立的年月不长。出宗圣宫,便没有了路,转向左,去道文化景区参观。记得,这里原是有一条竹林道路的,穿过秀丽的林间就可到达楼观台下。观光车向南,导游甜美的讲解声不时飘过来。参观完三清殿,又来到财神庙景区,听导游讲财神们的故事,包括正财神、文财神、武财神。景区里游人不多。深秋,一切都显得萧瑟。
回来后,琢磨了几天道家文化。什么是道家文化?《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从中看出,道家源于世间,多是表达的民间之言。因此,道家并不是我们心中想象的那样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换句话说,道家文化比较贴近生活,贴近民间。诸如流传于民间的福、禄、寿、喜、财等民俗文化,一些祭祀方面的礼数,节庆时候的讲究,风水八卦,等等,都留有道家文化的印记。
道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脉,其核心要义是:道,即道法自然。道家推崇在生活中要“无为而治”。无为,不是不作为,也不是妄为,而是顺乎自然规律去作为。无论是不切实际的追求,还是消极沉沦于事事之外都不是道家所提倡的,要辩证的看待事务,把握好辩证关系,不过“度”。道家说,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也是这个道理。道文化离我们每个人很近,就融在我们的生活里。
道,就是顺应自然,安心的去生活。理解了这点,福运便会不请自来,常随相伴。我以为,祈福不如惜福,惜福不如守福。抱道守福如是也。
2017/11/19 周日晚间
张焕军于半山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