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攻读破万卷

       宋濂是明朝初年的一位著名学者。他学识渊博,被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任命为翰林学士。

       宋濂出生在书香之家,爷爷、父亲都读过许多书,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可惜有一年闹瘟疫,仅仅一个月,爷爷和父亲就相继病逝。年轻守寡的母亲是个极有远见的刚强女子,她含辛茹苦,决心要把儿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

       从此,母亲一边帮人家做针线活,一边教儿子认字块,还手把手教他练大字。7岁的宋濂不但认得了2000多个字,还能写得一手工整的小楷。

       一天,母亲坐在窗边做针线,看儿子心不在焉的把字快移过来挪过去,撒了一地。

       “儿啊,不舒服吗?”母亲放下手中的活,探探儿子的额头。

       “不,我没病,只是心里烦,想念书。”

       “念书?”母亲环视一下简陋的屋子,看着破旧的桌椅,重重叹了口气。

       看着母亲为难的样子,懂事的宋濂不再说什么了,默默地捡起字块读了起来。

       母亲回到窗边,重新拿起活儿,看着手中的衣物,她突然眼前一亮,忙安慰儿子说:“有了,妈想办法借书给你读。”他告诉儿子,这些货是县城李举人家的。听说李家有许多藏书,等活儿完工送去时顺便求他借几本书。

       几天后,宋濂跟随母亲来到李家。李举人得知七八岁的孩子如此想读书,便破例借给他一本《左传》,但规定必须在一个月后完好无损的归还。

       抱着《左传》,小宋濂如获至宝,一回家就埋头苦读了起来,可过了一会儿,他却急急忙忙找来笔墨,铺开纸,母亲不解的问:“整天闹着要看书,如今书有了,又练什么字?”

       “妈,这借的书,得很快还给人家,我借到一本就抄一本,以后我就可以反复观看了!”

       抄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轻松。时值腊月,天寒地冻,家中只生了一个小小的火盆,连呵口气都结成雾。写不了几个字,手指就像断裂一样痛。母亲把儿子的小手捂在自己手里,手暖和了点,可是砚台里的墨又冻住了。

       一个月后,宋濂恭恭敬敬的把书还给了李举人,还不无自豪地告诉他,自己也有了一本。

       “抄了一遍?”李举人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又借给她一本《国语》。

       几年下来,宋濂就有了几十部手抄“书”。就这样,宋濂苦心攻读,克服重重困难,后来成了大文学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过去投P2P看的是收益,现在看的是回款速度、业务。” 一位资深投资人,最近跟船长聊起心态变化,说了这句让人印象深...
    财喵星球阅读 3,793评论 0 0
  • 单词单元复习 外国舞蹈鉴赏课后题 词汇3 字帖 论文
    BetterMe_e43f阅读 1,215评论 0 0
  • 01 二十年前我在K州教书时,弟弟出生了。 那几年几乎是我们家最困顿的时期,一边是巨额债务尚未还清,一边是所住房屋...
    长风18阅读 1,618评论 0 0
  • 情绪到底是个什么鬼东西,一下子好涨,一下子就低谷的!我不喜欢社交,可我又不喜欢自己一个人嚼着寂寞!
    朝梅Huang阅读 74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