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史记》中记载,周幽王执政期间,“以虢[guó] 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
造成朝政日坏,上下离心,百姓怨声载道。
这时,有个叫褒珦[bāo xiàng]的大臣劝谏周幽王改革朝政,励精图治。周幽王不但不听,还把他打入监牢,一关就是三年。
其间,褒家人千方百计想把褒珦救出来,有人就想出了一条“美人计”,购买了一名年轻貌美的女子,教她礼仪歌舞,精心打扮后献给周幽王,谎称是褒珦的女儿,取名褒姒bāo sì],替父赎罪。
据说,褒姒长得倾国倾城,周幽王喜欢的不得了,立即将对后宫三千佳丽的宠爱全部转移到她身上。
监牢里的褒珦因“献女有功”,随即便被释放。忠臣褒珦哭笑不得,心想:幽王看来当真无可救药了。
周幽王千方百计地宠着褒姒,朝政更加败坏了。后来褒姒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姬伯服。周幽王爱屋及乌,不顾众臣反对,废了申王后所生之子姬宜臼的太子之位,更立姬伯服为太子,还顺便废黜了王后申氏,改立褒姒为王后。
02
话说,那褒姒虽貌若天仙,但有一点美中不足让周幽王感到遗憾的,便是她从来不笑,整天板着一张脸。
美人不高兴,幽王很懊恼。后来是虢石父出了一个馊主意,将骊山的烽火台点燃,吸引诸侯前来勤王,戏弄一番,让褒姒开心。
此前为了防备西方犬戎等少数民族的进攻,西周王朝在骊山(今山西临潼东南)一带建造了二十多做烽火台,每隔几里就分布一座。
如果西北敌人来犯,最先返现敌人入侵的烽火台的守将就会点燃烽火,附近的诸侯看到边疆烽火,有义务集合军队前来勤王护驾。
如今,虢石父将这个事关国家安全的制度当作儿戏,早到了部分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一旦失去诸侯信任,若敌人真的来犯,将无人来救,京师和王室就危险了。
而周幽王却说:“如今天下太平无事,何来的战事?”于是他下令所有烽火台立即点火,然后和褒姒一起去骊山上观看诸侯军队到来时的盛况。
第二天,附近的诸侯就陆陆续续赶到了骊山。骊山下万马奔腾,将士们长途跋涉,而山上却隐隐飘来歌舞之声。
诸侯们很吃惊,这是周幽王派人传旨说:“我就是想让美人看看天下诸侯的军队,并没有战事发生,大家回去吧。”
诸侯们只好率领军队,打道回府。当时的场面非常混乱,有的军队杀气腾腾而来,如今骤然回师,士气低落,队伍不整;有的军队才刚刚赶到,却见前面军队散漫涌来,一下子乱了阵脚......
山上的褒姒看到下面人仰马翻,乱七八糟的景象,竟真的哈哈大笑起来。
周幽王大喜,当着诸侯的面立刻就赏赐了出这个馊主意的虢石父千金。
当时周幽王的岳父,申国国君申侯得到这个消息后,联合 联合缯侯及西北夷族犬戎之兵,于公元前771年进攻镐京。周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急忙命令点燃烽火求救。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们因上次受了愚弄,这次都不再理会。
申侯的本意是借助犬戎的军力报复昏君,为女儿报仇,但他忽略了关键一点:犬戎的军队远比申国军队强大,怎么可能受制于自己?
果然,犬戎军队杀入镐京城后,大肆虐杀。申侯终于因为一己私欲,引狼入室。周幽王、姬伯服被杀,褒姒被犬戎军队抢走。
镐京光复,西周灭亡。
03
让周幽王一个人来承担西周灭亡的责任,其实仍是有失公允的。西周的衰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史记·周本纪》历述:从周昭王时,西周就开始衰微。到了周夷王时期,王室势弱,少数民族和诸侯势强。
当时诸侯有来朝的,周夷王都不敢坐受朝拜,甚至还要“下堂而见诸侯”。周幽王的父亲周宣王时期,王室希望通过四处征伐来实现复兴,结果耗费了西周最后的有生力量。
因此,周幽王即位时,西周已显露末世的迹象。
西周末年的长期干旱在周幽王时更加严重,周幽王二年岐山又发生大地震,“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接二连三的灾难严重破坏了当时的农业经济,引发严重饥荒。
除去天灾,还有人祸。脍炙人口的《硕鼠》诗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从诗中可见当时的社会矛盾非常严重,周幽王在这种情况下还”烽火戏诸侯,博得美人笑“,就变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04
周幽王死后,申国、许国、鲁国等诸侯拥戴太子姬宜臼为天子,这就是周平王。
周平王是在一片焦土的镐京城里即位的,不仅没有天子应有的尊贵和享受,而且始终处于犬戎军队的威胁之下。
而犬戎军队也自认为在推翻昏庸的周幽王统治上有大功,可是没想到,他们非但没有受到犒赏,还被诸侯联军赶了出来,一直耿耿于怀,常在关东地区发动频繁又猛烈的骚扰和进攻。
周平王即位初期,时刻担惊受怕,唯恐重蹈父亲的的覆辙。于是周平王决定迁都。迁都的理由当然不能说怕被犬戎杀死,他的理由是镐京残破,所以要迁到繁荣稳定的东都洛邑去。
群臣其实都知道怎么回事,但还是同意了迁都的提议。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西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作国都的时期,成为西周;迁都洛邑后,成为东周。
在此期间,东周王朝是靠着晋国和郑国的辅助才得以立国的。晋国在黄河以北,郑国在黄河以南,一南一北护卫着周王室;同时还有虞国、虢国、申国、吕国等国服从周王室。
加上当时戎狄尚远,被周朝分封的诸侯国阻挡着,所以东周王室算是站稳了脚跟。
时间是公元前770年,这一年就是我们春秋外交故事的开始。
@婷然说
这个历史故事来自《春秋激荡三百年》,乱世往往能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想,这就是乱世的魅力所在。
此书是以春秋战国历史为主线,更多是从外交的角度去看待、分析春秋的外交人物,全文通俗易懂,颇为有趣,让原本对历史不感冒的我也能兴致勃勃地阅读下去。
在书中,作者没有过多地关注春秋各国的政治,只是讲述外交捭阖。特别对外交感兴趣的人,一定可以从《春秋激荡三百年》里金戈铁马的故事里,探寻到不一样的历史故事,也让你感受到春秋外交故事的风采丝毫不逊色于当今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