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历史,知道有一段时期叫做春秋,大多数人可能会有一个疑惑,这段时期为什么不叫夏冬,而是叫春秋?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孔子写了一本历史书,专门记载这段时期的事情,名字就叫春秋。还有一说是春秋代表一年,所谓春种秋收,因此古人以其代表为历史,后人也因此把历史称做春秋。
那么春秋时期有多久呢?春秋时期的起止一般认为是从平王东迁至三家分晋,近三百年。其中发生的故事形形色色,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不消说,春秋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平王东迁。那么平王为什么东迁?他又迁到哪里去了呢?这话说起来可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周平王是东周的第一个王,东周之前还有个西周,那西周的最后一个王是谁呢?就是他爹周幽王。
周幽王是一个十分真性情的王,他继位之后就发出一个命令,征选天下美女,以充后宫,各路诸侯都要努力寻找,否则周幽王就会很生气。这时候有个名叫褒珦的大臣站出来说话,大王啊,您应该好好治理国家,爱民如子,怎么能一上位就找美女呢?
周幽王一听大怒,来人,把他关起来,找个日子煮了,大家吃肉。
消息传到褒珦的家人耳朵里,一家人急得团团转,但谁也没办法让周幽王回心转意。
有一天大臣的儿子褒洪德在郊外看见一个女人,容颜绝世,简直就是天仙下凡。忽然灵机一动,大王喜欢美女,我如果把这个美女献上去,说不定能救回父亲的性命。
说干就干,褒洪德拿着钱去了女人的家里,把她买过来,然后悉心调教,主要是熟悉各种贵族礼仪,成为一个各方面都合格的贵族小姐。最后带她来到周幽王面前。
周幽王搭眼一看,顿时就惊呆了。枉我是个天子,富有四海,虽然后宫无数佳丽,却没有一个能比得上眼前这个人。如果能得到她,就算是以天下交换也算不了什么。
大喜之下,周幽王让人释放了褒珦,并官复原职。
这个女人是谁,想必大家都猜到了。她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褒姒。
周幽王得到褒姒之后一连十日不上朝,三月不进后宫,大臣们摇头叹息,后妃们咬牙切齿。
申王后更是勃然大怒,大王竟然因为一个卑贱女子荒废朝政,不理诸妃,把大家晾在一边,雨露之恩全被她一个人独占了,真是岂有此理。
于是派太子去吓唬褒姒,褒姒受惊,就跟周幽王告了一状。周幽王一怒之下废了王后和太子,把他们赶去申国。然后立褒姒为王后,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
这下总算是该结束了吧,并没有。虽然周幽王立了褒姒当王后,但褒姒有一个特点,不爱笑。周幽王为此伤透了脑筋,甚至下令国中,谁要是能让王后笑一下,赏赐千金。
告示一出,自然应者如云,可惜不论是说相声的,还是玩杂技的,没有一个人能把我们这位王后逗笑,褒姒依然是冷冰冰的一张石头脸。
这也难怪,一个小姑娘,正是青春浪漫的年纪,却被当成牺牲品送进了王宫。还要受到王后排挤,太子恐吓,一个不谙世事的乡野小丫头,哪里受得了这个压力,如何斗得过那些老谋深算的人,整日担惊受怕,自然就笑不出来。
后来一个大臣虢石父出了个主意,说咱们的烽火台本来是抵御犬戎,传递消息的,但近年国家太平,犬戎不敢入侵,烽火台都快荒废了。不如咱们举起烽火,召集诸侯勤王,等诸侯领兵来到城下,却看不见敌人,那慌乱的样子肯定特别好笑。
周幽王听后一拍大腿,好主意,就这么办。
于是犬戎入侵的消息随着烽火台的燃起,一座接着一座的传递了下去。得到消息的诸侯果然点起兵马,率师勤王,可是到了京城,却发现一片歌舞升平,哪里有半点犬戎的影子。周幽王和褒姒坐在骊山上,看着下面没头没脑团团乱转的兵马,禁不住哈哈大笑。
诸侯们得知真相后,气得七窍生烟,却也无可奈何,只好调转马头,打道回府。
周幽王的昏庸于此可见一斑,为了博美人一笑,竟然拿国家大事当做儿戏。这样的人不败亡,那可真是没有天理了。
由于周幽王干了这么多荒唐事,导致诸侯们忍无可忍。申侯为此勾结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起烽火,却再也没有见到勤王的军队,最后犬戎攻破镐京,四处杀人放火,周幽王被乱刀砍死。褒姒也被匈奴抢走,死于非命。
褒姒是一位可怜的女子,她在如花的年龄被当成礼物,任人宰割。在充满恶意的宫墙内生活。在尔虞我诈的环境下谋生。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肯定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经历这么残酷的斗争。如果有下辈子,希望她平平安安做一个农家女孩吧。
呜呼,天道无情,当命运的车轮加在你身上的时候,是不会跟你讲道理的。
之后大家奉太子为新王,是为周平王。因见都城残破,只好带着文武官员由镐京迁都到洛邑,镐京就在今天西安之地,洛邑是今天洛阳之地,史称平王东迁。
看到了吧,平王东迁是不得已而为之,自从遭到犬戎的打击之后,周王朝的实力耗损严重,虽然周平王兢兢业业,勤勤勉勉,却终其一生也没有恢复到周王朝的鼎盛时期。之后各诸侯国逐渐脱离周的掌控,开始各自为政,互相攻打,掀开了新时代的历史篇章。
当然烽火戏诸侯这件事历史上有很多争议,而且十分复杂,并不是仅仅一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剧情,但由于史料缺乏,当时的真相已经无从知晓,也是十分遗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