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喜欢的最重要,我现在很困惑自己想要什么,按理说我这年纪应该很明确自己所需。但自己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和喜欢的那个点在哪?所以很想跟老师能聊聊,帮我挖掘下,我换了好几份工作都没找到那个点,越换越没成就感,也越混越差。
一位朋友听了我的讲座后,加我微信并留下上面这段话。我不太确切知道她的年龄,不过,我觉得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的人比比皆是,在我们的教育里,个人的需求、兴趣大抵是被压抑的。除了压抑,还有早些年经济贫困带来的集体无觉知。
我们的教育里,缺乏做自己的土壤!人长着长着,突然想做自己,这是个人觉醒的表现!
回溯80年代前,中国的舆论哪有做自己这一说,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目标就是考上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又有哪位老师、哪位妈妈会鼓励孩子发现自己,做自己喜欢的呢?集体无意识中培养出来的我们,懵懵懂懂的,连志愿填报都稀里糊涂,热什么填什么,又有多少人会去思考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喜欢做什么?这一类问题呢?
天赋和兴趣,只有经过专业、持久训练,才能卓而不群,有别于普通的技能。
时光回到90年代、00年代,我们觉醒了一些,我们有精力、财力支持孩子们去发展兴趣爱好,不过,有一个重要的论调占据父母的育儿理念,我只要孩子开心就好!弹钢琴,没兴趣了,放弃了;学画画,太枯燥了,放弃了;游泳,太费时间,放弃了......凡不开心,可放弃!我们忽视了10000小时理论,即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没有量的积极,单凭兴趣这一点,是走不远的,真正的持久的兴趣,来自成就感带来的动力!换句话说,即便有天赋,没经过专业、持久的训练,天赋也将流于普通。反过来说,即便没有天赋,坚持做得比别人好,做着做着,也变成喜欢做的事情了!
有一个事实可能被忽略: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你喜欢的可能只是一种感觉!
在我接触的大量案例里,有些人有明显的天赋兴趣,他们对具体的工作表现出十足的兴趣,比如绘画、唱歌、跳舞、编程、写作等等,而有些人,并没有!他们喜欢的只是一种感觉,比如:证明自己我强我能的感觉,带头当领导的感觉,站在舞台中央汇聚众目的王者风范!踏实心安的感觉!
举个例子说,在生命数字的职业兴趣里,数字1的人,喜欢当领导,喜欢开创!这类人具有比较广泛的兴趣和职业普适性,他所需要做的,是在工作中不断去开拓,不断发展领导力,满足其独立自主、当领导的内在价值需求就可以。
再举个例子说,我有一个朋友一直夸她女儿有演戏天赋,我看过孩子的演出,深不以为然,孩子离演艺天赋之说差距太大了!这个孩子演得好,是因为她舍得投入时间,做事坚持,并且喜欢在舞台上享受追光灯的感受!
还有一个孩子,小学特别喜欢数学,而中学却不那么喜欢了。了解下来是小学时,她学奥数时拿过一些奖,而中学后,鲜少有机会获奖了,她也随之不喜欢了。原来她喜欢的是拿奖这种感觉,而不是阿拉伯数字和公式里的神奇世界。
而有的人,喜欢踏实、宁静、安全感,那么财务工作、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就挺适合的,做着做着,你会说,我喜欢这种工作,其实你喜欢的是这份工作带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