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的重要性
观察是孩子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一个孩子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谈不上聪明,更谈不上成才。所以,父母应该给孩子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人生。
著名作家任寰7岁就能写诗,9岁发表作品,10岁出版第一本诗集,12岁加入河北省作家协会,18岁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至今已出版诗文集7部,发表各类文章近500篇,多次获国际、国内文学奖。这一切,都和她的父亲苦心培养她的观察能力是分不开的。
从小,当作家的父亲就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教她自觉地学会观察和思考,发展她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并让她开始记日记。
任寰上小学二年级时,父亲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她观察大自然,描写大自然的能力。上小学三年级时,又教她注意观察人物,观察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而观察思考社会和人生。《10岁女孩任寰诗文选》就是她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结晶。在这本诗文选里,有她的观察手记,有人物速写等。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称她的诗具有思辨性。
一次,父亲带她到公园玩。临行前就告诉她:你要注意观察事物的特点,越细越好,回来写篇日记。到了公园里,任寰就非常注意观察花、鸟、草、虫等。任寰本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父亲很好地利用了孩子这一天性,经常带着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在尽情的玩耍之中,观察万物的悄然变化。去看春天的绿芽,夏日的鲜花,秋季的果实,寒冬的落叶,去听蝉鸣鸟唱。这些都能引起任寰的兴趣和思考。
任寰的父亲在平时非常重视指导观察,开阔孩子的眼界,充实孩子的知识和生活。比如,让任寰观察家里养的花草、小鱼,晚上带任寰观察星空,讲讲简单的星系,看到刮风了,就给她讲空气流动的原理。
任寰的父母经常引导她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接触生活,观察世界,扩大眼界,鼓励她遇事多问几个为什十么,这对任寰的成长和成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观察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通过观察,能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以及另外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细节。比如,艺术家有一双艺术家特有的眼睛,人们认为是白色的墙壁,可在画家的眼里却是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动物学家能眼认出动物、植物的种类,侦探只要稍加观察就能确定作案凶手特点……
牛顿小时候是公认的“笨孩子”,似乎一无是处,但是他通过细心的观察,成为了最伟大的科学家。
牛顿在孩提时代,对各种事物都喜欢仔细观察,而且力图透过现象看本质,把不懂的地方彻底弄明白。在夜晚,牛顿仰望天空,神往那眨着眼睛的大大小小的星星,心里想,这星星月亮为什么能挂在天空上呢?克卜勒说,星星、月亮都在天空转动着,那它们为什么不相撞呢?刮大风了,狂风旋卷着沙石,人们都躲进了屋子里。牛顿却冲出屋子,独自在街上行走。一会儿,随风前进;一会儿,逆风行走。他要实地观察顺风与逆风的速度差。由于牛顿从小养成了勤于观察的习惯,具有超强的观察能力,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所以,如果孩子们能像牛顿那样从小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对他的学习和成长都是很有帮助的。比如,有的孩子写作文“我的妈妈”,他不仅注意到了妈妈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这些现象,还能通过这些现象,发掘出妈妈的内心世界来。有的孩子观察大自然的景色,不仅注意到花草树木、气温云彩以及鸟类的活动、土壤的变化,还能从这些变化中找出哪些景色是春天到来的象征,哪些景色是寒冬来临的预兆……
如何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习惯
父母在鼓励孩子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提醒孩子善于观察。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培养观察力的最好方法是教他们在万物中寻求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并保护孩子的观察兴趣
要想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开始选择观察对象时,最好是色彩鲜艳或活动的物体,这样孩子观察起来比较有兴趣,注意力比较集中,获得的印象比较深刻,观察的效果也比较好。另外,家长应该保护孩子观察的兴趣。大人在洗衣做饭的时候,孩子通常会感兴趣地在一旁观看,问这问那。这时,家长千万不要不耐烦,而要有意识地给孩子讲一些相关的知识。时间长了,孩子的眼睛就会变得敏锐起来,不仅能提高观察能力,还能变得心灵手巧,越来越聪明。
2.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
生活中处处都有观察的对象。在家里,可以找些色彩鲜艳的东西,教孩子区分、辨别各种颜色;在街上,可以教孩子区别各种类型和品牌的车辆;在公园,可以指导孩子观察花草树木和各种有趣的动物;在商场,可以让孩子观察柜台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并帮孩子识别一些简单商品的形状、特点等。如果有条件,最好带孩子到农村看看田野里的自然景观,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还能让孩子开阔眼界。
3.明确观察目的
孩子对观察的任务的了解会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观察目的越明确,孩子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观察也就越细致,越深入,效果也就越好。孩子在观察中,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一样的。比如,父母带孩子去公园,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转半天,回到家里,孩子也说不清到底看到的是什么。如果要求孩子去观察公园里的小鸟,那么,孩子一定会仔细地说小鸟的形状,羽毛的颜色,眼睛的大小,声音的高低等。这样孩子就能有的放矢地去观察,从中获得更多的观察收获。
4.扩展孩子的见识
观察力的高低与孩子视野是否开阔有关。孤陋寡闻的孩子,缺少实践的机会,观察力必然受到影响。看到同样一种现象,有的孩子能说出许多,有的孩子却说不上几句,这是什么道理呢?这与孩子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情况有关。知识学得扎实,道理融会贯通,观察问题就比较深刻。可以说,观察基于知识与经验,而知识与经验的丰富与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孩子观察能力的发展。
5.教孩子在实践中观察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观察的兴趣也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如,孩子通过养蚕,可以观察到蚕如何睡眠、脱皮,怎样吐丝、结茧、变蛹,又怎样从蚕蛹变成蚕蛾等过程。
6.教孩子观察技巧
孩子在观察事物时,注意力往往不集中,造成观察事物不细、不全、不准。因此家长应指导孩子按照合理的顺序去观察,即告诉孩子从哪几方面看,先看什么,后看什么。比如要从头到尾、从上到下、从近到远、由表及里等等。
7.让孩子动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在观察中,只要条件允许并能保障安全,不仅要让孩子用眼看,还应鼓励他们用耳听、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尝,让孩子把他观察的过程和结果讲述出来。并且让孩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观察活动,以增强观察的效果,较快地提高观察能力并能发展孩子的智力。
8.督促孩子写观察日记
在教孩子学会观察的同时,家长还应鼓励孩子写观察日记。每次观察都记下来,天长日久,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还能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那么,什么时候孩子才算具备了良好的观察能力呢?父母不妨从以下标准去着眼判断:
①目的性强,注意力集中;
②精确敏锐、细致、全面、稳定;
③善于作出系统的口头说明。
如果你的孩子在你的指导下做到了这些,那就说明他称得上是个小小观察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