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这里太多事物趋于表象。
在台湾生活和来台湾旅游相距甚远。跟同学说,我不喜欢台湾的生活,同学都回答,很少听说有人不喜欢台湾的。因为这里一切都太表象。交朋友变成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我干脆不做,彻底当一个旁观者、局外人,乐得其所。
说到表象,聊起这次台湾公投案,结果差强人意:多元婚姻最终没有得到平等的认可;中小学和初中取消性别平等教育以及一系列性教育、同志教育的课程。国际媒体发起舆论,原来台湾的多元化是如此表象。
对于多元婚姻的不平等对待,我打抱不平。虽然不是其中一员,但身边有庞大的多元群体,他们洪亮发声,却收获无声反击。他们可以结婚了,但好像变成更特殊的人群了。我对他说,特殊就特殊吧,这个社会本来就三教九等,只欠平等。
但使我火烧眉毛、义愤填膺的是在中小学取消性教育课程。
每每谈及“性”,都要提醒自己一遍,我是一个艺术工作者,就好像只要拥有艺术工作者的身份,我才具备高谈阔论“性”的资本。可是真的有吗?并不是,压根就不是,心凉的是,以后也不可能是!
我想讲的并不是性爱、性行为,这不应该艺术所要传达的。艺术的灵魂,尤其是舞蹈的灵魂,是肢体,是赤裸纯粹、血肉交融的肢体。是每一个毛孔呼吸间的韵律,是每一寸肌肤紧驰有度的变化,是一条肌肉伸缩变形的动态,是每一块骨头摩擦起舞的节奏。它是如此这样接近人类自己,接近原始和圣洁,唤醒对生命的虔诚和热爱。
男人和女人...有时我真的不解,到底谁规定男人一定要和女人交媾的?如果没有圣经伊甸园的故事,如果没有女娲挥泥造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是不是就能减少两性不平等的观念了。编舞家往往单纯地想要匡正不平等的概念,他们用两性的裸体诠释最沉重的议题,一切文字和语言都没有视觉来得直接和震撼。然而,有人害怕赤裸的演出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对,我想说的正是如何可能地减少负面的影响的产生,而转换为正面的、美感的影响。
除了教育,我想不到其他方法。教育是影响人类思想至关重要的一环,懂事以后接受的观念很难不影响以后的生活。教育是传播知识的途径,更是人类认识自己的过程。我们认识宇宙、认识地底和海洋,上天下地无所不能。唯独不能够张扬我们作为人类的样子。
我觉得性教育就不应该叫这个名字,为什么语言教育叫语文和英语,逻辑教育叫数学,性教育就非得叫性教育,听着太特殊。它不该秉持教育的态度,而是普遍认知,应该是常识才对;应该是一切知识的先行者,不应该是发展的产物。它从始至终被掩盖在光亮后面,所有人都不正视它,羞于启齿,就是这种疏忽,导致愈来愈闭塞。提及它,就好像沾染什么污秽。
关于“性”的认知不仅仅要从幼儿园开始灌输,到了中小学也不能仅限于生殖、生活、生理需要、交媾等,重点是要培养尊重和审美。尊重我们作为人类的样子——人的身体,肌肤、五官、血肉构成的。所以我们已经学会不嘲笑别人的缺陷,学会懂得保护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体,不受人侵害。不必等到掌握了语言和逻辑才学习如何做人。
审美是最重要的。审美观的重点不在于“美”,在于“审”。审是一种看事情的方法,角度、认知、理解、诠释、表达等等方面的综合观念。不仅要审美,还要会审丑。尊重身体的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它是极其美丽的,跟他有关的一切都需要被审视,就像看待一桌饭菜一样的态度。饭菜也是生命延续的必需品,身体也是,为什么看待身体却要扭捏、遮掩、羞愧?它需要被正常地审视。
我原意不是认为需要裸露,而是裸露这件事如何被看待?当我们被灌输更多关于身体和生命的观念,便能够深入去探究他,而非一味将他作为禁忌。
不消说,我本身是个舞者、编舞者,自私地希望中国的舞台在面对“性”这个议题,能够更开放、更深远、更正面,更开阔,为舞蹈艺术和所有艺术提供更全面的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