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本文是第二篇甘茂在外战争,内院着火的事件。秦昭襄王上位后,秦国内政局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这回,君主对甘茂的远征是否信任。这次战争的后果,是否值得我们细细思考?
自译部分
公元前306年,秦昭王派遣向寿整顿接管宜阳(河南宜阳)政务,慰问宜阳人民,同时派赢疾、甘茂讨伐魏国。
甘茂向秦王进言,希望将武遂(山西垣曲县)归还于韩国,用于安抚。向寿、公孙奭提出反对意见,但秦王仍采纳了甘茂的建议。因此,向寿、公孙奭对甘茂怨恨于心。
甘茂恐惧,大军刚抵蒲阪(山西永济市),他就逃跑了。
赢疾与魏讲和并罢兵。甘茂投奔齐国。
读书笔记
1、这段历史我始终没有看明白,为什么对秦国有功之臣甘茂,且位居左丞相,还未见陷害之事,只因向寿、公孙奭怨恨就叛逃?
2、明线来看,可能是说将在外,远离权利中心时,极容易受到别人的谗言。甘茂这是第二次卷进权利旋涡中。第一次是秦武王时期的伐韩战,秦王差点召回。第二次就是这次,直接让甘茂受刺激并叛逃。
3、甘茂经历了秦惠文王、秦武王时期,以及秦昭王初期。一开始经张仪、赢疾推荐而做官,并参加汉中攻略战、蜀地平定战以及伐韩战。史书明面上记载,还是颇受三王信任。
4、史记中记载甘茂离开的原因,是说苏代给向寿讲了一番大道理,即想要获得秦昭王信任及重用,要另辟蹊径,提出和赢疾、甘茂不同的政见。赢疾想亲好韩国去伐齐,甘茂向亲好魏国伐齐。那么向寿就得提出亲好楚国的政略部署。
在向寿还未行动,甘茂便上言归还武遂,导致向寿和公孙奭怨恨甘茂,经常在秦昭王面前说他坏话。甘茂怕有不测,才逃奔齐国。
5、本次甘茂的叛逃,史书中仍未记载君主的态度。与田忌出逃时一样。
6、但我觉得这些理由还不够。让我们翻翻这几位主角的出身看看。
甘茂是姬姓,下蔡人(楚人),出身也许不错,但一生主要伺候秦惠文王与秦武王,在秦昭王上台后,不算嫡系势力。位居左丞相。
赢疾是秦惠王弟弟,秦国皇亲贵族。位居右丞相。
向寿,宣太后的母家亲戚,外戚。
公孙奭,不详,一说少与昭王同衣,长与王同车。史书中更对向寿与公孙奭是否为同一人还存在疑问。
不管怎么说,人物出身一捋,便让我们产生一些联想。甘茂的出走,是否是因为权利斗争,或更准确的说是,新势力与旧势力的斗争。毕竟甘茂在秦国是外人,赢疾是贵族,向寿公孙奭是太后党。动赢疾的希望性不大,成本高,太后党便把刀子捅向身为左丞相的外人,甘茂。昭王上台,血雨腥风,我们后文在说。甘茂的逃离,便是其中一个缩影。
另一个,向寿公孙奭代表的太后势力,便是楚国势力。宣太后为楚女,昭王便为楚国的子孙,必然的,楚国势力要介入秦国。以一国势力介入一国权利争斗,很必然的,先要排除那些位居高位而又无甚根基,除之无甚严重后果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