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时,会有信息差。尤其是亲子沟通,在信息完全不对等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真诚共情与平等沟通呢?
今天在一个学习群里聊天,因《遗憾》一文获取关注,我做了回应:“我现在是这样,情绪来的时候,我刻意停下来,去感受它,去品味它。就像此刻,坐在和谐号上,感受着情绪奔涌,虽困倦,细品之。情绪奔涌时,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所以进行刻意练习,在这个村、这个店里,待着,待着……”
于是,一块砖引出了一堆玉。
A
说说我昨天的破防,请群里的老师指点:
昨天中午大女儿带小女儿去参加闺蜜婚礼,下午6:30我接小女儿回家,路上,看她情绪不高。
就问:“有什么不开心的事?”
“中午婚礼上,有个小弟弟把我的手机屏咬了一口,害的我下午去换屏。”
“哦,这太让人气愤了!”我应和了一句。
“要不是婚礼上,我就打回去了。”
“他为什么咬你的手机屏?”
“我在拍照,他挡住了我,我让他走开了。”
“他多大了?”
“六七岁。”
“在法律上,他六七岁是无行为能力的人,你14岁是有行为能力的人,如果你打他,警察会拘留你1天。”
“我宁愿被拘留1天,也要出了这口气。”
“在这个事上,小弟弟是不对,可你没有看管好自己的手机,也有责任,你俩五五分,别生气了。”
“我就是要打回去,被拘留我也愿意。”
“那我尊重你的选择。”我有点火。
这之后她就生气了,车上不再理我,回家也不吃晚饭,还把自己的房门关的砰砰响,敲击着我的心房……
我实在不理解,她跟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较劲,我就不能说说她?我说说她,她就值得发这么大的火?
3号人格,天使与魔鬼,当她成为魔鬼时,我不知所措。
B(心理咨询师、疗愈师)
我们三号人是需要无条件的支持,即便我错了,你也要说我对,那我才愿意思考什么是对的。我已经克制自己,不打那个那孩子了,你还质疑我为什么生气,现在我不是气那个小孩,是气你了。跟人生气是我的权利啊!你咋看不见我哩!但是我知道你是为我好的,所以我要消化一下,不想理你,想让你知道我生气了。现在我不是咨询师啊!我是一个3号起源的小女孩。仅供参考。
C(心理咨询师)
我左星位是3,好奇心,冲动,希望她人看见我表现好的那一面,虽有时发脾气会很快,但忘性也很快,
啊!我啥时发脾气啦?
D(我的回应)
女儿:我说的是生气,你说的是法律,你以为我不知道打人犯法吗?你看我不是没打他吗?我也就是说说,看你啥态度?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跟你说了,下次我就直接打回去,还不告诉你!谁让你向着别人家孩子!
妈:我纠结在对错上面了,我是过度担心了,而且担心在“没有发生的事情上”。其实你在那么生气的情况下,已经很克制自己了,妈妈很好奇,你是怎么做到的?我得向你学习!还有啊,谢谢你告诉我,妈妈感受到你的生气了,你希望我做些什么吗?
女儿:这还差不多!你也不想想,我是谁的女儿,我有那么差那么笨吗?
妈:你确实有大度量大格局,是妈妈肤浅了,我占你的光了,你才是我的骄傲啊!以后,一定先喊“停停”“静静”两个朋友陪我六秒钟,让子弹飞一会儿,然后再回应你,你看怎么样?
女儿:鬼才信!
妈:耶✌!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此刻,我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如实描述下来了。)
A(追问)
你的复盘让我看到了一位成熟宽松顽皮有爱妈妈的接盘,很直观生动地给我上了一堂实战课。我特别缺少的就是“停停”“静静”两个朋友,缺少六秒钟让子弹飞一会儿,往往头脑想到什么马上说,造成了一个烂摊子……
10分钟前,她微信上说:妈妈 下午的物理课我请了个假 因为昨天的事情很不愉快所以也没有心情上课 我出去放松一下六点之前到家。
我又无语了,麻烦您再现场指导一下
D(我再回应)
妈:
我听到你说不上物理课,我心里那个小法官又站出来了,开始想对请假这件事指点一二。我知道你不需要这些话,可是我忍不住啊,我心里憋得慌!就像我听到你说要打回去(那个小男孩)了,瞬间我就把持不住了,我很苦恼啊!我也很想撂挑子,尊重你的意见,服从你的安排,可是臣妾做不到啊!苍天呐,救救我吧!我这个失败的妈妈,怎么才能悬崖勒马呢!
女儿: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我也快憋死了,到你这还一大堆政治正确和最高纲领。我就是你的闺女,不是你的员工,我就想要一个妈!不过,虽然你跑偏了,念你态度诚恳,不和你计较。咱说好啊,我难受都没让你负责,你可别把你难受的责任推给我,我哪能帮的了你呢!不过,我对你还是有信心的,老妈表现不错,加油!你说以后少管着我,是不是可能就会好一些?
妈:
没想到啊!一个高考状元,又被小毛孩上了一课。
女儿:
快别说了,打住打住。拿着你当状元那股劲,好好学学怎么当妈吧。
妈:
你是不是觉得我总是太正确了,咄咄逼人?
女儿:
好像是这么回事啊。
妈:我知道了,今后学做妈,你就是我的导师了。谢谢指导啊!
女儿:
哪里哪里!这还是我妈吗?
妈:
我也不习惯这样的自己,慢慢来吧。我有信心,因为你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E(女性能量、数字读心老师的回应)
处理矛盾的步骤:
1.支持自己的情绪
1)找爱人支持
2)找咨询师支持
3)做让自己开心的事
4)运动
2.觉察疏理
放下对错,找到行为语言背后的信念与需求
1)疏理对方:
a.对方是什么样的人生底片投射了他“这样”的认知?
b.他有什么样的“需求”未被满足才有不恰当的语言和行为?
c.如何去支持他的需求?
2)疏理自己:
a.我有什么样的人生底片投射了我“这样”的认知?
b.我有什么样的“需求”未被满足,才有这么多的情绪?这些情绪是什么?
c.如何去支持我的情绪?
3.解决方案
找到同时满足我的需求和他的需求的解决方案
共同学习和彼此看见还在继续,大家都很有收获。
亲子沟通前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和孩子沟通?ta有什么需求?我是什么反应?
沟通中可以刻意练习,觉察自己,我是在表达自己还是在倾听孩子?我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还是孩子的需求?
沟通后复盘,我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沟通效果了吗?此刻我的感受是什么?孩子的感受呢?我可以怎么调整能够把真实的感受和对孩子的爱同时表达清楚呢?
回到中心说话,保持中正状态,带着觉知沟通,既可疗愈自己,又能关照孩子,逐步实现心想事成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