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书朋推荐 || 编号:[1617]
。。原作名: The Eichmann Trial
。。ISBN: 9787544788571
。。内容介绍。。
1960年5月,纳粹战犯、“ZUI终解决方案”重要执行者阿道夫•艾希曼在阿根廷被捕。随后,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其进行了一场全球瞩目的审判。在世界面对种族灭绝这一仍在持续的行为并思考幸存者命运的时候,这场审判成为全世界司法程序的试金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法律和道德框架,使我们能够直视“恶”的问题。著名历史学家利普斯塔特详述了艾希曼审判的过程,并对汉娜•阿伦特等哲学家在犹太人大屠杀方面的学术研究进行了补充论证,深入分析了大屠杀幸存者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本书结合了历史视角和当代紧迫性,在叙述中注入了扣人心弦的情节。
1960年5月,纳粹战犯、“ZUI终解决方案”重要执行者阿道夫•艾希曼在阿根廷被捕。随后,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其进行了一场全球瞩目的审判。在世界面对种族灭绝这一仍在持续的行为并思考幸存者命运的时候,这场审判成为全世界司法程序的试金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法律和道德框架,使我们能够直视“恶”的问题。著名历史学家利普斯塔特详述了艾希曼审判的过程,并对汉娜•阿伦特等哲学家在犹太人大屠杀方面的学术研究进行了补充论证,深入分析了大屠杀幸存者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本书结合了历史视角和当代紧迫性,在叙述中注入了扣人心弦的情节。
。。作者简介 。。
德博拉·E. 利普斯塔特(1947— )
美国历史学家,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的顾问,自1993年起任教于埃默里大学现代犹太历史与大屠杀研究专业,2021年被提名为“美国管控与打击反犹主义特使”候选人。主要作品有:《否认大屠杀》(1993)、《审判史:与大屠杀否认者同庭之日》(2005)、《艾希曼审判》(2011)和《反犹主义:此时此地》(2019)。
。。短评。。
#
现实发现并照见了过去,利普斯塔特由当下之势和切身体验为原点,以审判记录为依据,在戏剧化重建了充满对立和交锋的艾希曼审判的过程中,重新审视并肯定了审判艾希曼的普遍性的价值所在和意义追求。
#
这本可以作为《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的补充,历史司法角度还是不错的,看完后看前一本时怪怪的感觉消失了。 逮捕、审判前后的历史很详实,不过作者完全和阿伦特针锋相对的观点,最后一章更是全在评论阿伦特和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和阿伦特相反的观点集中在对犹太委员会、政治秀以及艾希曼是个什么样的人上,同样的事情经两个人阐述导向完全相反的事实:阿伦特用作论据的部分在这本里又是艾希曼反犹、冷血的证据。确实我们不知道他们列举时是否有隐瞒、避重就轻或是断章取义,只能靠尽可能多的面还原事实本来的面貌。有些部分反而侧面证明了阿伦特的正确,作者将犹太人的苦难归于整个西方文明,大屠杀基于反犹主义,整个论述感觉有点弱。
#
一本书的翻译很重要,阅读感不是特别流畅。就书内容来看,主观的输入比较明显,作者关于阿伦特的评价虽有中立评价,但是仍能感知到批判的明显意味。审判的过程描述的有些凌乱,且篇幅不算多,更多的是辅助描述及评论的引用输出。这场审判更多的价值在于让话题暴露在阳光之下,带来了各国各派在主流观点上的深思。
#
专门用了一章批评阿伦特,至少我觉得全都没打到点子上只剩下情感上的指责了……刚好今年也是《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出版六十周年,哈曼那个刊物上半年主题就是艾希曼,看看能不能写点什么驳回去吧
#
作者前几章全部的铺垫就是为了和阿伦特跨时空辩论,但很显然这种辩论既没有意义,又缺乏景深。
#
莱斯队长——他与艾希曼做直接交流的时间实际上比任何人都要多,甚至可能包括艾希曼的辩护律师塞尔瓦蒂乌斯在内——对艾希曼最初的反应与那些在阿根廷逮捕他的人是一样的。他所面对的并不是“你会在电影中看到的那种典型的纳粹:高大,金发,有着锐利的蓝色眼睛和野兽般残暴的面孔,以及……有着飞扬跋扈的傲慢”,而是一个“瘦削,秃顶的男人……看起来全然就是一个普通人”,并且在讯问的最初阶段内抖个不停。莱斯推测,艾希曼害怕自己也会受到他曾施加给别人的暴行。一天早上,守卫到来,要将他带离审讯室。艾希曼猜测自己将要被枪决——事实上,他是被带去法官那里更新监禁令——将双膝死死扣住,“用哀求的语调”哭喊道:“可是队长先生,我还没有告诉您一切呢。”然而莱斯很快就发现,这个相貌普通、紧张起来肌肉抽搐的人却精于“冷静地圆滑周旋以及诡诈算计”。根据以色列所制定的方案,莱斯应该对艾希曼进行讯问,而非反复诘问。虽然如此,他们之间的交流却经常演变成有关证据的舌战。在这些情况下,莱斯发现艾希曼变得“轻蔑,甚至好斗”。他会“一直撒谎,直到被有记录可依的证据打败”。当艾希曼无法宣称自己没有实施有罪的行为时,便会坚称自己只是在执行命令。莱斯还发现,无论何时,当艾希曼激动地抗议,称某事不是真的,那么它很有可能就是真的。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