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里克兰德死了。
他,灵魂燃尽,只剩一堆残缺的腐肉。在这堆肉赋有“生”的气息时,他赤裸裸地完成了自我。
可是,我梦牵萦绕的故土在哪里呢?那个能让我自由自在、灵魂安然的故土。
“撒旦为了达到目的总是会引经据典。他念念不忘一个先令可以买到十三只大牡蛎的日子。”这是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想起,今早我还在引经据典,铮铮有词,对着孩子苦口婆心地唠叨………也曾沾沾自喜花10元钱买了仨个大鸡腿………呵呵,才发现自己和撒旦是一伙的。
所以,我看不到月亮,也找不到故土。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很多读者认为“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代表现实。引发人们思考的是理想与现实如何权衡的问题。我觉得,这是表象。毛姆想说的,不仅仅是这些。
我想:月亮是黑夜里的光,他是一股神秘的黑色力量,他虚幻,却是实像。诱惑你追寻原始,使身体如同万蚁噬咬,急不可耐地渴望燃烧欲望。书中,毛姆多次用“肉欲”来形容斯特里克兰德——他的长相、他的画以及他的灵魂。我一直都不明白。直到斯特里克兰德只剩一堆腐肉时,我看到了,他的“肉欲”随着死亡消失了……也就是说 ,肉欲是人最原始的需要 ——生命的“生”让肉身产生最本始的渴求 ,而形式是精神!精神的汇集形成灵魂。是这样了------精神来源于肉体 ,肉体的需要来源于生命 ,当生命停止,所有的本能也就幻灭了。试想 ,你的灵魂是一种本能欲望, 他要释放出来 。对于肉体而言,就如同饥饿,性爱等等本能 一样。对于一个饥寒交迫的人,让他面对美味佳肴和温暖,还能文明起来么?那一定是兽性大发的模样。那么,灵魂这一本能得不到释放,不就是百般折磨吗?这就很能理解男主的不近人情、野蛮专横了。他是一个本我的存在。只要肉身的情欲 、食欲等欲望获得满足, 他的灵魂本能就加倍折磨他,要释放 !要燃烧!这是一种不竭的驱动力,而斯特里克兰德借用画画解放和表达灵魂。
毛姆是这样描述斯特里克兰德的画作的:“那画诡异而充满幻想。那就是世界混沌初开时的翻版,伊甸园,亚当和夏娃——我怎么会知道呢?——那是对人体之美、男人和女人的赞歌,对大自然的敬仰,大自然那么崇高、冷峻、可爱、残忍,它给了你一种空间无限和时间永恒的可怕感觉。”
活着,不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这股魔力么?
斯特里克兰德太太以及他的儿子,是拥有并善于运用六便士的典型人物。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模样———装腔作势、文明高尚,极力维持光鲜美丽的形象。而对于“真实”,内心是漠然的。我想,他们是不会思考“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的。
书中的斯特罗伊夫夫妇,他们的存在我觉得是介于“月亮”和“六便士”之间的。一个追寻艺术,能感知美、发现美,但不能追逐到终极本质。另一个追寻爱情,在爱与被爱之中彷徨,最终明确自己对男主的爱情,和内心期待的不一样时,选择了自我毁灭。其实,这也是一种对灵魂的沉醉吧,只是未达极致。所以,毛姆说斯特罗伊夫太太,是酒神———沉迷于爱情,不能自拔的傻瓜。
特别有感于书里的这段话:“有时候,人会偶然造访某个地方,却神秘地感到这里就是他的归宿。这里就是他朝思暮想的故乡,尽管周边的环境他从未见过,尽管当地的居民他素未谋面,他却愿意安顿下来,仿佛这些都是他生来便已熟知的。在这里他的心终于不再躁动。”医生、船长还有斯特里克兰德,最后都以自己的方式找到了这块安放心灵的故土。男主在饱受折磨后,置身于原始森里的小岛 ,在河里洗澡、在木屋里画画………他才觉得他的灵魂安然了 。可以尽情释放! 尽情燃烧!!
那么,我活着是要如何选择现实与理想吗?绝对不是这样简单! 人作为一个生命体 ,所要做的是如何让自己着魔、抓住那股力量,找到灵魂的故土,去完成从“生”到“死”这样的一个过程。
———是“自我”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