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这是很多熊孩子家长的心声。孩子同学妈妈在朋友圈分享“刚刚吼完孩子,真的很后悔,心疼儿子成为了我情绪不稳定的牺牲品”引起了大家的同感。多少孩子在默默地当着父母的出气筒啊。讲真,孩子真的需要你这样去叫吼吗?
其实,很多时候你的焦虑往往比孩子的问题本身更可怕,比如孩子喜欢玩手机,父母让放下手机,就是不听,我想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说不清,心里很着急,这个孩子迷恋手机不学习,上不了好高中,考不上好大学,怎么办?长时间看手机,影响了视力,还不愿运动,怎么办?
被焦虑控制之后,父母就会严厉而急切地关注这个问题,第一遍可能耐心教导,第二遍还老样子。直接就劈头盖脸地骂过去,结果导亲子关系紧张。本身一个不严重的问题,被父母焦虑的情绪影响着,变成了真正的问题。
父母为什么因为孩子玩手机或者拖拉磨蹭而生气呢?那是在看到孩子有这样的行为,父母会产生有四种“略带神经病的”的感觉,即过分烦躁、过分生气、过分抑郁和过分内疚。父母能不能不受这四种过分情绪的影响,尽量不去吼孩子呢?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阿尔伯特·埃利斯在《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中提出了情绪ABC理论,认为诱发性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非理性认知(B)所直接引起。
同时,也建立了调节自身的非理性思考方式的四个步骤。从C处开始自问:“我目前在这种情形中(A处)的感觉和行为到底有多么的不恰当?”;立即返回B处自问:“我对自己、这种情形中的他人或整体情况究竟有什么非理性思考方式吗,以致弄得自己如此不开心(在C处)?”;自问:“我如何质疑和对抗我在步骤一里面的非理性思考方式?”;自问:“我能用何种更佳之选来替代步骤一中的非理性思考方式呢?”
埃利斯提出的步骤需要我们在遇到事情时不断地练、练、练,方能有所改变和提高,让我们排除非理性情绪,享受孩子成长的过程。当然,当你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拨时,自己又无法改变时,还得找专业人士进行咨询。希望大家都可以与孩子好好相处,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