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家国情怀

《党员干部好家风》第七章 

优良家风,涵养好作风

读书分享第33天(2024年 10月22号)

传承家风,涵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之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传统家训家规文化,聚焦家庭德育功能,通过生活化场景、日常化活动、具体化载体,在传家风、立家训中筑牢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理想抱负,守护好家庭成员的共同价值追求和精神家园。在传播和弘扬优秀家规家训的过程中,要逐渐超出家庭范畴,融入民族血脉,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推动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准整体提高。


积善有为,修在礼义廉耻


礼仪是指约束人们外部行为的道德原则与规则秩序,廉耻则是约束人们内心的道德原则。有礼,就不会超越应守的规范;有义,就不会谋取不正当利益;有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有耻,就不会屈从坏人。

东汉时期,有个叫王密的贤人曾受到过东莱太守杨震的举荐,后为报答知遇之恩,他怀揣十金送给杨震以作报答。杨震拒收。王密说夜深人静,我人知晓。杨震却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天地之间有公义,举头三尺有神明。”公心公义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优秀的精神品质。

向上向善、爱家爱国,是中华民族家风的主流精神,是国家的精神力量、社会的发展动力、家庭幸福的源泉。心存善念,必有善行。常怀孝敬之心,则父母教诲牢记在心;常有感恩之心,则吃水不忘挖井人;常怀爱国之心,则位卑不敢忘忧国。善行无关乎大小,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积小善才能成大德。

只要我们保持善良之心,养成行善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就能形成厚实家风,推而广之,并能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