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56年时间统计法,成就了有哲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身份的柳比歇夫,一生留下著作70余部。
为何时间统计法有如此魅力?时间统计法到底是什么?
根据书上的示例,时间统计法是通过时间记录的方式来对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反馈,从而更好规划利用时间的方法。
时间统计法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记录。
记录自己从起床到睡眠之间的时间使用情况。
比如7:00起床,7:00-7:30洗漱时间,7:30-8:00早餐时间。
让自己看到自己的时间都去哪了。
完成这一步,就可以到第二步了。
第二步,统计。
对记录好的时间进行分类统计。
比如早餐用了半个钟,午餐用了半个钟,晚餐也是,那么,当天的吃饭时间就是一个半钟,休闲时间和同事聊天用了半个钟之类,以此类推,计算出每一个部分的时间总额在一天中(24小时)所占的比例。
第三步,分析。
分析的好处在于帮我们辨别出我们的有效时间和无效时间。
有效时间就是在计划轨道上行走的时间,无效时间就是我们所浪费掉的时间。
比如我原本想刷五分钟的朋友圈放松,结果一不小心就刷了三个钟,那么,这三个钟就属于无效时间。
统计时间可以让我们看到时间使用的比例,从这个比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无效时间分布以及比例。
第四步,反馈。
知道自己的无效时间都是在做什么事,就可以在明天后天,以后的很多很多天避免再做同样的事情,让自己不要重蹈覆辙。
那如果想使用时间统计法,是不是意味着,得从起床开始记录时间到入睡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因为还有另外两种时间统计的方法。
第一种,阶段统计法。
记录自己某一阶段的时间使用情况。
比如记录自己上午都在做什么?分别用了多长时间?
比如记录自己下午都在做什么?分别用了多长时间?
好处在于发现自己的高效时间段。
二八法则里,关于时间的定律是,用80%的时间处理20%重要的事,如果知道自己的高效时间在哪,也许处理重要事件的时间还可以减少,既快速又高效完成任务。
第二种,事件记录法。
反复记录自己做同一件事所需要的时间。
剔除最高值和最低值后计算出来的平均数会无限接近于每次做这件事所需花费的时间。
这样统计的好处在于帮助自己更准备地做好日程计划。
我们不需要成为英雄,过上英雄主义的一生,而只需要脚踏实地地过好每一天。这也是柳比歇夫的个人写照。一个人如何度过自己的一天,也将会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掌握自己,成为自己时间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