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歌案最近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群众们从最早的痛骂刘鑫到如今把关注点回到案件本身,舆论偏向理性,这是一种好现象。
说实话,前阵子刚在网上看到江歌案,我也非常气愤,特别是看到局面发布的那几个刘鑫和江母对话的视频,觉得刘鑫的行为太可恶了,更同情江母失女之痛。我也在网上签了名,表示对江母的支持。
我在微博上关注了网友们对刘鑫的炮轰,但并没有参与讨论。很快地,我把关注点放在杀人凶手陈世峰身上,想写一篇关于凶手的文章,但我发现已经有人先我一步写了这类文,比如《当你们在痛骂刘鑫,陈世峰却在悄悄脱罪》一文,这篇文章传播速度非常快,网友们的目光也很快转移到这里。
到目前为止,我对江歌案并没有发表什么观点。因为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对案中所有人,我们都没办法感同身受,如果在这件事情上放太多个人情绪,那么始终都是缺乏理性的。
我也不太想写有关这个案件的文章,一来不想被认为我蹭热度;二来我比较玻璃心,对这个案件,不管我怎么写,从哪个角度写,恐怕都会被骂,怕自己受不了。直到昨晚在文友群里看到朋友们对这件事的讨论,才让我有了几点思考,觉得不得不写一写。
2.
为这件事情发声的网络作家咪蒙以《刘鑫江歌案:法律可以制裁凶手,谁来制裁人性》一文鼓动网友掀起一轮网络暴力。欢呼声一片,同时也是骂声一片。
咪蒙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刘鑫一通指责,自己心里那口恶气是出了,但现在我们制裁人性了吗?我不知道人性有没有被制裁,只知道很多人的理性先被这股网络暴力吞没了。
接咪蒙的这轮网络暴力后,网络上随后画风一转,出现了一些为刘鑫洗白的文章,还有一些让江母早日放下仇恨,早日宽恕刘鑫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底下的评论无一例外都是一片骂声。大部分人认为这类文章就是用标新立异的方式引来网友关注。
先不说这些文章的出发点是好是坏,但我认为在事情还没有水落石出之前,任何以旁观者的身份去标榜江歌案里面的所有人,都是不理智的。
很多人骂刘鑫,带着自己情绪地骂,更延伸着骂人性险恶。但这件事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也还没有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就把自己的主观感受代入到这件事情里,对刘鑫谩骂(注意,是谩骂!)这不就已经是失去理智的表现了吗?
说实话,写完这篇文章我才意识到当一个人知道自己即将承受网络暴力时,心情肯定是非常恐惧的。而这种未知的恐惧让刘鑫逃避现实,逃避对江母的责任是极有可能的。要知道,把人逼疯的通常都是未知的事物。
我认为刘鑫是可恨,但大家恨完了更应该让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一通骂过后刘鑫还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还认为江母把她的信息公布到网上影响了她全家人的生活,引起刘鑫对江母的误会,让刘鑫对江母更生怨恨。
而对江母,有些人指责她侵犯隐私,有人指责她对刘鑫不原谅,也有人劝江母放下仇恨,放下怨念,饶恕刘鑫,好好生活。但没有办法体会江母痛苦的旁观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让江母要放下,要宽恕,这难道不是一种道德绑架?
江母的痛苦是没办法轻易放下的,何况现在陈世峰还没被制裁,她是靠着为江歌报仇雪恨的心和对陈世峰、刘鑫的怨恨支撑下去的。
她什么时候能放下?也许永远没法儿放下,也许在陈世峰被判罪后,谁知道呢?但现在就开始劝她放下,很显然是为时过早了。
3.
其实对江歌案,任何旁人都不该放太多情绪在里面,因为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谁也没有办法感同身受,更没有资格对这件事放太多个人的主观意愿。因为案中所有当事人的痛苦,谁都没有办法体会。
当务之急,是关注案件本身,关注日本对陈的审判。
虽然咪蒙掀起的网络暴力让大家吞没了理性,但她后面给江母提供法律援助的举动,我觉得还是很棒的!这才是真正能够帮助到江母的实际行动。
也许对江歌案,广大社会人士还需要更多理性的思考。
到底应不应该让网络暴力存在?这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制裁人性之前,千万不能让自己的理性先被吞没了。
如果没办法对江母提供实际行动上的帮助。那就闭上嘴巴,静静地多关注案情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