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声和张振声
张同声和张振声是父亲的堂伯兄弟,父亲堂伯兄弟十六人,张同声老大,父亲老二,张振声老三。
小时候常听母亲讲,说伯父张同声能文能武,即当过国m党的官,也做过工c党的官,写得一手好文章,洛宁解放后任第一任文教科长,当时号称洛宁才子;说叔父张振声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口齿利落,声音洪亮,在解放初期任洛宁公安科秘书(当时公安科只有三个人:科长、秘书、会计),历次宣判公审大会,叔父从来不要讲稿,不用喇叭,口若悬河,言辞凿凿,极具感染力;说父亲能写一手好字和好文章,人也忠厚老实,但论武略赶不上大伯张同声,论口才不及叔父张振声。
我也常常听老家的长辈们提念我的伯父和叔父,唏嘘捥叹其死于非命;我在我们老张家的家部上找到了他们的生平介绍,简述如下:
十一世同声:1915年生,洛宁县立师范毕业,1937年经考试被录出任陈吴乡联保主任,1946年被人举荐任县三青团筹备处宣传股长,1947年任中共洛南县一区副区长、代区长,后洛南洛北合并后出任洛宁县第一任文教科副科长、代科长。从1952年开始,因为历史问题被清洗、被入狱、被返乡接受劳动改造。1977年自尽,1987年平反昭雪。
十一世振声:1923年生,农林中学毕业后在陈吴中心小学任教,期间和洛宁早期共产d负责人多有联系,向往革命;1939年参加新四军,1942年秋受组织安排奔赴延安,途中受阻,遭遇国m党封锁扣留,后经党组织营救得以返乡,继续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45年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洛宁解放后,首任公安科秘书,1951年调陕州公署公安处工作,因患抑郁症开枪自尽未到职,时年28岁。
由于叔父张振声去世的早,组织上是在文个时期才给叔父定性为“畏罪自杀”,故那时的父亲没有受到株连。(在文个时期,对所有的自尽人员都会做出“畏罪自杀或自绝于党自绝于人民”的结论,但畏的什么罪,没说,文个后平反时,又说“推倒一切不实之词”,但什么不实之词,也没说)
在父亲的自传里提及过叔父曾引荐父亲接识洛宁早期地下党负责人张耀桐、张学礼等人,接受革命理论的事,也有俩人酝酿投奔新四军未成功,后来参加地方抗日游击队任文书的经历;而在父亲的《我的检讨》里,多有和伯父有关的文字。
父亲在1953年的一份《我的检讨》里,如下向党交待了他和伯父的关系:
“张同声是我的堂伯兄弟(我祖父和他祖父是兄弟),他除在日本侵略洛宁后,回月山原住过一段时间外,经我记事的时候起,他一直在陈吴住。虽然我们在情感上不甚浓厚,但毕竟是兄弟,所以,他去年受到党纪处分后,我在表面上虽然不曾说过什么,但在心里总觉得这样恐怕有些过火,他过去虽然干过联保主任,当过中心学校长,在三青团也干过一个时期,但他参加革命后,也和我们一样的对敌作过斗争,有一定成绩;由于这种思想支配,所以在某些地方还有些同情他,如他叫我代他向县委转信(实际也转过),并有一次他向县提出党对他的处理不满时,我曾对他说:不通可以找县委。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个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人……”
以上是父亲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给党写的检讨,应该说父亲用词是小心斟酌的,我知道父亲宗亲观念浓厚,他们堂伯兄弟十六人亲如一家,情同手足;父亲简师毕业后,伯父就介绍他到故县教书,后来父亲回到陈吴新寨教书及担任校长时,伯父利用职务之便,掩护父亲及一批进步青年接触革命;洛北解放后,伯父任洛南第一区副区长时,父亲即跟随伯父到区政府参加革命,洛南洛北合并后,伯父出任洛宁县第一任文教科长,后伯父因历史问题被党纪处分后,父亲又接任伯父职务,任洛宁县第二任文教科长;当时父亲的这份检讨正是他担任文教科长的时候。应该说父亲的成长之路一直都有伯父的帮助和提携,父亲和伯父的亲情笃厚,而父亲在检讨里交待的“情感上不甚浓厚”,其“不甚”应是父亲的婉约和无奈;此检讨也反应出了父亲同情伯父并认为党对伯父的处理过火了。
伯父的人生其实很有故事,伯父22岁时即脱颖而出,担任地方联保主任,足以见其青年才俊;虽然伯父解放前没有加入共c党,但他和洛宁早期地下党负责人多有接触,倾向革命。在任中心小学校长时,支持并掩护张耀桐(张若平,洛宁早期地下党负责人)、张学礼、苗守己、张逢溪等在学校从事革命活动,传播革命理论,播撒革命火种;1941年卖了自家毛驴筹钱给陈吴地下党员张学礼、张志灵,做为他们奉调延安的路费。
1947年末,震惊豫西的陶村事件发生后,伯父义愤填膺,悲痛交集,他奋笔疾书,为陈吴区牺牲的烈士撰文铭志,此垌碑现在矗立在陈吴乡中校园內,碑正面是当时洛南县长张逢溪亲笔题辞“气吞山河”,背面是伯父的撰文。
文个时期,洛宁出了一个莫须有的“缄三派”,(此系洛宁解放后三大冤案之一,w革后张缄三被平反,缄三派也属子虚乌有不予承认),陈吴乡一百多名解放前参加革命的干部受到株连,甚至当时上级派驻来陈吴开展党的工作的外地干部也被牵连,这一批干部被批斗,被停职,被审查,伯父为了保护这一批干部,他违心的承认自己才是“缄三派”,其他人都是学生而已。我想,在那个非常的时期,伯父能站出来违心承认,保护他人,真的是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担当。
我父亲、伯父、叔父和我本家爷爷张虎林四人,在解放初期的洛宁政坛被民间称作“三声一呼雷”,(虎林爷爷在解放初期担任县社的主要领导,后来也被劳教,被划右派返乡劳动,1979年平反,1980年去世),我们家乡月山原村也因为有“三声一呼雷”而名闻遐迩,博得了月山原村风水好、出人才传说。
去年在老家过事儿,有个外乡来的年轻人到我们村后询问说:听说月山原的风水好,在解放初期出过一个叫张三声的著名人物啊。呵呵,这个已经是变味的传说了。
我的家乡月山原村坐落在熊耳山的火石坡下,陈吴村正南方向,距县城15分钟车程,是一个有着耕读文化传统的二百余口人的小山村。二百多年前,我的先祖来到这里,看中了这块避风朝阳,秀美幽静的地方,他们在此安营扎寨,筚路蓝缕,凿窑开荒,给张家后人寻得一块风水宝地,感谢家乡的山水养育了我勤劳的祖辈,感谢“三声一呼雷”给了我们月山原村锦上添花;作为后人,我为优秀的先辈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