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隔壁老王”的外号,纯粹临时起意,因为老王他真的是身兼多职。兼具冷暖中央空调,情绪垃圾桶,渲气氛染情绪,有恶名要背锅,有豆腐拿来撞,隔壁老王来顶梁。(不知道“隔壁老王”这一术语的,可以自己度娘。)
像我们掰扯非婚生孩子VS不具名花种。他会很少参加讨论,但是,他总能一点点推动讨论,往合理方向进行。即使有的时候,我们故意使坏,叫他做恶人,他也一定不负众望。
午餐忘记点饮料,没给老王点,怪老王抽烟去了。他说不渴。
商场里,他想买的东西找不到,叫老王别买了, 他说好。
一行人里面,他像沙僧。不抖机灵,不耍聪明,有求必应。
2,
整个行程,“隔壁老王”上车睡觉,下车照相,谈事做记录,说笑乐呵呵。饕老大大嘴巴,我才知道,他的资历和经验最唠叨。他是集团的人事老总,员工级别,薪酬激励,人事组织,团建拓展……他讲,也烦心啊。但是烦过、就忘。他老人家,“人人都不易,事事都错乱,只要脱的净,万事都不难。”
“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时候,他早餐顺出来两鸡蛋,分批分拨的全部拿给我。问他,这一上午,怎么熬过饿?他说,是因为我昨晚给了他一盒方便面。好几天了,第一个早晨喝了口热乎汤。饕老大最后总结,这是“两蛋换一面之缘。”
3,
欧洲的手表,据说买回来自己戴,任何大品牌,都会比国内便宜大约20%。饕老大嘲笑我不懂表,和我唠叨,西铁城中产,浪琴小白领,欧米茄土豪或权贵…我为了显示智商,立刻总结,饕老大闪钻土豪是欧米茄,许才子内敛西铁城,团长浪漫浪琴,隔壁老王是墙角那台“座钟”,谁都可以看,谁都可以摸,他还没脾气…
团长隔壁老王去买表,他给自己的媳妇买,给自己的儿子,儿媳妇也买。一个个都拍好照片。 请家人确认好外观。 只说,不要管价格,辛苦半辈子, 戴一块好表。后面买完了。却没有一个块是买给自己的。
我们说笑,果然“隔壁老王”加“座钟”,世界因他变得温柔。
4,
有个欧洲年轻人,他形容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中年人,对财富有着永无止境的贪婪, 从不满足。 我好好和饕老大请教来着, 他指责我, 就是我这样吝啬之人——是为貔貅。(我百度一查,气的够呛)
饕老大认为,我没有把中国新贵阶层的消费理念传达出去。所以,影响了国际形象。
买表之后,我把貔貅的概念一摆,老王比我还貔貅。 我是根本不用丁铃桄榔的东西。他呢,家人买表, 买包,买鞋… 唯独给自己啥都不买。有新鲜“貔貅”出炉。
5,
他后来说了一个吃土豆的记忆, 让我想起来,很惭愧并后悔,给老王贴了如此多的标签外号。
餐厅里点各式烤肉,牛肉外脊眼肉,巴伐利亚香肠,带皮烤猪肘……主配菜多为土豆。各种各样的土豆, 土豆泥, 炸土豆条,整个的烤土豆,煮了剥过皮的小土豆…… 老王说,妈呀,这要饿肚子了。 他拒绝土豆。 他讲, 小时候,饿肚子的记忆, 就是土豆带来的。那时候,烧洋芋汤,碗底一块洋芋,上面是洋芋面面的汤,那个味道, 现在喝还要掉泪。
我比他小十来岁,没有饿肚子的体验。不理解,少时饥寒交迫, 会把记忆蚀刻进入记忆。
再说,人要进步啊。这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早就过去了啊。一路向前,从有风景。我发表一通言论,结论就是:我们有义务对自己好一些, 比如第一就该给自己买个好表…
老王说, 习惯了,除了吃土豆不习惯,自己嘛,好像啥都不要……
我说, 他一句话,就把天聊死了。
后来团长给我总结:他们这个年龄层,上有老下有小,频繁加班,基本是工作常态。对父母是孝子,对孩子是慈父。对谁都没有说过“不”字,只能对自己说。习惯成自然。
6,
我们年轻一辈, 总以自己的角度出发, 想当然的给不同的文化贴标签。 比如, 隔壁老王,座钟,貔貅…… 然而在知道这样的心路经历之后,这样的标签如何也贴不下去了。
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那样的具体,灵动,有记忆,有期待,他们不太会表达自己,很少使用新鲜词汇,不是社会主流,甚至他们很少探究,何时成了这个样子,自己又将去往何地? 可我们凭什么,用刻板的标签定义别人,成为我们的“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