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知或者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最明智的啊!”
【我思】
得益于义务教育,《论语》中总有些话虽然没有甚解,却也能做到信手拈来。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还有就是这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没有什么难理解的,至于怎么发挥,那就看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了。在网上查到过曾仕强的解读,引申出了哪怕不知道也不会很直接地说“我不知道”,我也不懂是什么引申的,虽然感觉略有道理,但发散地太远了。
01自卑会让人不懂装懂
看到一个小故事,说的是孔子出游,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在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的话题。一个孩子说:早上最近,中午最远。因为早上的时候太阳看起来最大,到中午就变成了一个盘子大小了。另一个小孩说:早上最远,中午最近。因为中午的时候我们感到最热,肯定是离得近了才更热。两人争辩不下,于是找孔子评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手段,这个问题本就难回答。而且儒家本不擅长这方面的解释,孔子只能说“我也不知道”。
这个故事,我没有查到出处,姑且信之。尽管当时孔子没有封圣人,但也已经是大学者了。直接说不知道,丝毫无损大学者的身份,反而显示出实事求是的风骨。
有一句话叫“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虽然强调的是“勤”、“苦”二字,但“山”、“海”两个字还是能感受到知识的无边无际。而“径”、“舟”相对于“山”、“海”来说,就相当于线对于平面,哪怕翻过了山、跨过了海,你所走过、所看过的知识也只是沧海一粟而已。
许多时候,圣人会选择说“不知道”,而我们则羞于说“不知道”,其原因是自卑而已。究其根本,是我们自觉缺乏立身之本。如果我们是某一方面的专家,遇到陌生领域问题时,我们可以说“不知道”也无损我们的尊严,因为我们有熟悉领域作为支撑。最怕的就是术业无专攻,“不知道”一定程度就代表了我们说自己“不学无术”,这时候当然会不懂装懂一下,以体现自身价值。
02“略有耳闻”比“我是专家”更靠谱
现在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互联网时代知识爆炸,知识获取的成本之低、门槛之贱,前所未有。但庞大杂乱的知识,又像洪水一样将我们淹没、裹挟,让我们缺乏钻研深耕的定力和耐心。实际情况是略有耳闻很容易,成为专家并非易事。
因为女儿非常喜欢看《小猪佩奇》动画片,我也陪同着看,发现越看越有意思。许是出于身份认同,我比较注重猪爸爸的镜头。猪爸爸有一个口头禅:“这方面,我可以算是一个专家了”。结果每次说完这句话,猪爸爸都会出糗。
虽然可能是人物设定需要,为动画片增加搞笑成分,但我能理解猪爸爸的心态:想做一个“超人”爸爸,哪怕不行也不能怂,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在最亲近的人面前不懂装懂,出糗也只是一笑而过,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调剂。但如果是在社会上、工作上不懂装懂,那很有可能就是尴尬甚至耻辱了。
我们可以追求知识的广度,但有时候用“略有耳闻”代替“我是专家”会更合适。如果真的连耳闻都没有,那还是直截了当地说“我不知道”为好,既是为自己好,远离一些“不靠谱”的标签,也是为了别人好、工作好,不至于耽误别人,耽误事情。
【人间文品】品人间美文,赏人间美景,让我们一起携手经营着人生的春夏秋冬。
愿您带着轻盈的行李、丰盛的自己,用心感受着美好人间。
欢迎投稿!风无情五七携全体编委会人员向您问好并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