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中在一个社群中,听到来考察和已来大马陪孩子读书的妈妈和爸爸们的对话,在对话中,父母总结出一点,就是马来西亚的洋人办的学校的教育太松散,还是华人办的学校管理更严,一个陪读妈妈说到,她孩子回家基本没有作业(当然是小学低年级的),所有的学校作业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太轻松了。另一个爸爸说到,孩子还是适应华人的管理,不然以后出来的孩子不伦不类,有些孩子从小就是华人面孔,英语说的很流利,但是中国的古诗却一首不会,这算是什么事!总之各种讨论,各种不适!
我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只是个人观点,绝对不是最正确的答案,只是给大家一些思考问题的不同点。
首先,所有的问题的参照物一定要找对,你是出于自身观点而考虑,还是孩子是唯一的原点,如果孩子是原点,那孩子就不应该“被代表”,我们记不记得,包括我在内,其实一直在代表着孩子做事、思考问题,其实,时至今日,我才发现,孩子一直在被我们大人“代表”着。
既然孩子是原点,那么我们就以原点做为一个起始点来阐述问题,首先,为什么会出国读书,其实答案很简单,1.不适应国内教育体系,2.想寻求西方教育及更好的发展。以此为目的,这应该是大多数家庭的计划原点。既然选择了这里的国际学校作为西式教育的的跳板,那么父母的观念是不是也应该西式化一些,不能拿中式教育的模式来评判西式教育的模式,这本身就是论证的参照物不对,论证结果当然不对。
既然是西式教育,那么洋人校长就更接地气,华人校长显然不是那么原味。如果还是觉得要多些中式教育,那么华校是最好的选择,既然你要以后大学在国外读,要通过英式和美式的教育考试体系,那就应该去主动适应,而不是拿中国教育来对比西方教育,当然我觉得拿西方教育模式来批判中国的教育也是不对的,因为,教育模式只对被教育的人产生适应或不适应度,本身教育这个模式,无法这样比较的。
有位家长说到,孩子现在读书很开心,喜欢上学;这不正是每个为人父母最愿意看到的吗,我们小时候喜欢一样东西,所以才会更钻研,就比如打游戏通关,为了达到通关目的,搜索各种秘籍和攻略,然后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这个游戏攻略专才,反之,不喜欢的东西,你们愿意去刻苦钻研吗?
有个家长说的孩子读书没有作业,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小学低年级时期,这个时期是培养孩子天性,创造力、个性发展的时期,相对而言,西方教育更讲究的是启迪式教育,当孩子到了初三以后,你们再看看学校的压力,孩子们的科目、比较多的考试,真别觉得到国外来读书的孩子那么轻松,不比国内孩子轻松到哪里去,宽进严出,孩子们也都在学着成长,自己都会努力复习及完成各个考试的科目,课余时间,老外老师也是和孩子三个一组五个一群的讨论着一些习题和科目的知识点,真的不轻松。
有个家长说到,孩子要独立,就不要陪读,这才对;其实这句话真的没必要说的那么绝对,可以两说,陪伴是最长情的父母之爱,孩子和父母相伴的时间也就这18年岁月,去掉幼儿时的懵懂和青春期的代沟,其实和父母在一起交流的时间也是光阴似箭,这就是天伦之乐,为什么不好好享受呢?诚然,大学我也赞成孩子住校,因为世界观基本有了雏形,这时候要独立面对和思考规划自己的人生,所以需要进阶。你看看街边的梧桐树,旁边都有一根水泥柱,辅助这棵树在青少年时期不要长偏,到了一定高度,水泥柱就不需要跟着升那么高了,这不就是生活个中的道理吗?
最后,关于孩子从小学英语,在西方教育下长大,中文古诗都不会念一两首!有的家长很感叹!其实这有什么好感叹的,老外的孩子出生在中国,在中国长大,孩子开口就是中文甚至是地方话,也没有见到一个老外说这孩子中不中西不西的,这就看你的名族主义是不是狭隘,还是广博。
好了,这些观念只是我个人随想,不一定能代表大多数家长的观念,如有不当之处还望海涵,各位看客,我这里有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