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记 | 陈家祠遥想

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1894年,由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氏族联合建造,历时七年。

如今它坐落于老城区市中心,在众多高楼大厦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突兀。

这座祠堂荟萃岭南艺术的精华。它的围墙很高,清一色灰砖,墙角有精细的雕刻。

进去大门,院落不大,厅堂设计得很规整,以【聚贤堂】所在的直线为中轴线,五座三进,九堂六院,错落有致。院落中有盆栽搭衬,令人耳目一新。

过廊窄小,院墙高深,抬头只见一线天,略觉压抑,颇有“庭院深深”之感,顶檐精雕细琢,釉彩艳丽。

朴实的灰砖与眩目的釉彩搭配,整齐的院落与奇巧的盆栽映衬,初看古拙凝重,细观精致华美。一张一弛,无声地阐释着低调的华丽。

厅堂作为展览馆,其中一间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雕塑,木雕、象牙雕、砖雕、瓷雕、铸金雕....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核雕,件件精巧入理。

广东人不仅什么都敢吃,还什么都能雕——有创意,有新意。

穿过一条条长廊,天空被高高的青灰砖墙切割成一条狭长的线。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陈家祠由广东华侨投资重新修整了一番。

早年间,他们曾在一个薄雾迷蒙的清晨,从美丽的珠江口岸扬帆起航,四处流浪,开启一段神奇的历险。

他们为了宏伟的心愿而出走,可无论走多远,过去多长时间,心中对家的信念,永远不变。

当许多远游的人早已在异乡扎根,入乡随俗,广东人仍坚持着故乡赋予的习惯。

即使最后在异乡安家,也依旧操持着故乡的方言,买房置地、置办货物,皆依从乡俗。把异地变为另一个故乡。

也许他们内心深处依然保守,所以不论身在何地,都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方式。

可他们天性喜好闯荡,无法停止流浪。而他们灵活圆滑的处事方式,又能巧妙地使人接受这种顽固的做派。

长年漂泊在外的游子,比常人更了解家的含义——

心中有家,走到哪里,都是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题记—— ■ 在它来自久远时空的静穆中, 可以感受到一种已经超越单纯目的性而显示出自我的浪漫建筑特征,它既符合最...
    大地倚在河畔阅读 1,881评论 2 7
  • 陈家祠原称陈氏书院,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
    探知Health阅读 3,969评论 0 1
  • 听说这部电影的口碑好,于是找来看。看完大致觉得应是四星,而表演则是五星。 讲的是一个唢呐班子如何由盛至衰至无的故事...
    流年雪阅读 701评论 3 1
  • 渐渐有点儿释怀了,心情也觉得好点儿了。积极的心态面对困惑,就是不一样,感觉事情都是有办法解决的,要努力的找方法,而...
    馨雅心向未来阅读 153评论 0 0
  • 1、阅读时我们都是带有偏见的看我们想看的信息,很容易忽略掉本来很重要的信息。这一点有时候很致命,巴菲特投资最大的失...
    五彩冰峰阅读 18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