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到问题,问题就解决了一半。」相比那些做事拖拉而不自知的人,我们改掉【拖拉】这个坏习惯,有更大的胜算。
我以前也是一个很拖拉的人。作业明明半个小时能做完,我偏偏要拖到睡前半小时才写完;工作任务布置下来,一周的时间,我非的在最后一个晚上通宵做出来。你是我是做不出来吗?显然不是,不然也不可能在最后关头完成。很大程度的原因,是我的潜意识在作祟。
也许,我的经验,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我通过自我察觉,以及大量阅读心理学的书籍后,结合我自身的状况,我发现,我拖拉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
一、追求完美。
为什么,在有计划,知道deadline的情况下,我还是会拖到最后一刻才逼着自己完成呢?
就是因为,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资料找的不全,思考还不够成熟,这些对“完美”的追求,就像锁在我脚上的铅球一样,每往前挪走一步都是一种煎熬,是心理上的。
因为害怕不完美,所以迟迟不敢动手。
二、害怕负责任。
从小父母就对我管教很严,知道我现在有了孩子,看了相关的书籍后,才发现,那叫「控制」。小时候家里条件苦,爸爸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妈妈全职在家带3个孩子,还要负责家务。那时候什么事都的亲力亲为,没有洗衣机,没有电饭煲。庞大的家务,以及工作的辛苦,父母希望孩子们能「听话」。最好就是父母说什么,孩子就听指令行动,少惹麻烦。
所以,成长的环境与教育,让我成为一个「听话」的孩子。我害怕犯错,更害怕犯错后的“狂风暴雨”。久而久之,我就只做我有把握的事情。不知道要怎么做,或者需要负责任的事情,我会尽量避免。拖拉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在心里面默默地想,等下谁可以帮忙接受这件事,我就不用做了。
三、拖拉的“标签”。
因为平时做事情太讲究,做事自然慢一些。这样很容易让身边的人给我贴上“拖拉”的标准。
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在上幼儿园时,午睡老师请小朋友帮忙,做表演的裙子。我当时特兴奋,特别想老师能钦点我。果然,上天听到了我的祷告,老师果然点我名字加入帮忙小队伍中。5分钟之后,老师说了一句:“你太慢,回去睡觉吧。”一盆冷水当头浇下,我的脸火辣辣的,低着头回了座位上。一个星期后的家访,老师也跟妈妈提到了这件事。在一旁的我,听到妈妈也认同地补充了一句:“她从小做事就是这么慢。”
自那以后,我做什么事都很慢,很拖拉。这个标签就像牛皮糖一样粘在我身上。
后来,我通过学习心理学,以及自我心理剖析后,彻底改变过来,身边的朋友都说我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参加训练营,一晚上可以将一篇文章修改3遍。
这都得益于,我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
第一、先完成后完美。
拖拉的原因,很大程度是担忧自己的出品不够好,越是担忧,越不想行动。自从我看到「先完成后完美」这句话后,仿佛为我量身定做。每件事情,我都给自己预留修改的空间,现将目前能做的做好,剩下的时间用来修改完美。这样做,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缓冲区,允许自己犯错,有动力出初稿。
第二、每天做重要的三件事。
有些人,计划写的很完美,第二天见光还是「死」—没效果。为什么呢?因为计划太完美的,而生活中却好很多突发状况打破你的计划,让我面对完美的计划多了一分内疚,少了一分动力。甚至破罐子破摔不执行了。
换个角度,柳暗花明又一村。每天只做最重要三件事,对事情的掌控力强很多,干扰项也少。你只需集中精力去完成预计的三项事情就可以了。完成后,还可以给你带来「成就感」。这份成就感,就是你日后日渐脱离「拖拉」的内驱力。
第三,早睡早起。
时间管理就是精力管理。早睡早起,利用早晨的时间去完成一天中重要的三件事,你受到的干扰少,思维更活跃,效率回更高。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的牛人们,都喜欢看「凌晨4点的城市模样。」
我们想摆脱「拖延」,就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愿每一个认识到自身不足的人,都找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