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意工作中,80%的注意力应该放在自我内心上,而不是作品上,不需要想象自己的作品做出来之后会成为什么样子,会有什么效果,不用想跟其他作品做比较,这样就不会有比别人好或者坏的问题,自由的经营自己的创意作品。创意的关键是听从自己的内心,真正的创意在于自我的转化。
在创意中,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自信的第一步,知道怎么做,如何做是自信的第二步。当我们能真正能够体验自己创意的神秘源泉,不仅会更有信心,同时也会让自己更专注。
遇到瓶颈,静下心来,找问题的上游,而不是下游,就能找出问题的所在。改变道路最快的方式就是改变目的地。
禅定、闭关、独处、积淀同时努力工作,让自己随时保持在“创意模式”上,不管瓶颈或障碍,创意还是可以源源不断的。
接受批评,你的作品表现的再好,也有脑筋还算好的人认为很差劲。
重要的并不是多少人喜欢我们的作品,而是作品本身有没有做好。能够忍受自己的作品做好了,别人不喜欢,不能忍受大家喜欢自己的作品,但事实上作品是有瑕疵的。
创意工程,只有10%属于“创”,剩下90%就是“作”。一般人认为“创作”就是思考创意点子,事实上把构想变成实际作品是一条漫长的道路,点子和构想必须找到形式。文章结构是外在的支架,但它是根据内在的需求而成立的,结构是需求的外延,需求是结构的外延。
技巧的智慧在于做局部的时候意识到这部分与完整作品的关系。看不到整理,创意工作就像拼图,一片拼到另一片上,而不一片一片拼到整体上。如果只有能力一片拼到另一片上,就不知道拼图要长成什么样子,更不知道需要多少片。创作要自信,要能够通过局部看到整体。
创意模式就是活在一种状态里,让人生中任何遭遇、任何经验、任何情绪、任何感受,都成为创意的可能材料,而世间任何事务的运行,都可能隐含创意的秘密。
要成为作家,必须把写作当做一种习惯,进而强迫习惯成执著。写作必须是一种执著,必须和说话、吃饭、睡觉一样协调,一样的有着身体和心理的生命。
有些事情,在做之前必须学会做这些事情必须靠“做”才能学。如同胃口随着吃的动作而增加,同样的,工作本身带来灵感,边做变学如何做。
坊间流传的故事都注重讲述创意人不规律的生活,以及疯狂的工作习惯,但事实上更多成功的创意人都有固定的工作习惯。
工作中的音乐,在分析自己所选择的背景音乐时,除了个人喜好,以及人性之外,因为他们有一种共同“结合”的特质,而不是“分裂”的特质。选择能和自己“结合”的音乐,如:爵士乐、巴赫、莫扎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