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闲来无事就在家乡县城的一个托管班当兼职老师,主要是给三年级的小学生上课,督促他们完成暑假作业同时传授四年级的知识,每天的上课时间为六小时。
在与学生相处的一个多月中,我收获颇多,接触到了和大学校园不一样的世界。这些孩子和我们那时候的小学生相比更加活泼大方伶俐。回想小学时的自己,个性是远远不及我的学生的,过于羞怯——见到自己的老师会不好意思打招呼,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表现欲不是很强。而这个暑假我面对的学生,会热情地和我谈论喜欢的事物;会说好听的话“恭维”我;课堂表现积极,回答问题时自信大方。我喜欢这些孩子,喜欢他们的热情,纯真,好奇。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如今的自己都不具有或者说逐渐消失的某些优秀品质。
1.良好的自制力。像许多孩子一样,我的学生也及其厌烦写作业这项无聊的任务。往往半个小时的作业量就足以让他们“鬼哭狼嚎”了。不过他们虽然口头上会抱怨,但还是会先写完作业再去玩耍。想想自己上小学时,作业总是拖到最后才完成。这些学生的责任感值得我为他们点赞。
2.强烈的求知欲。给孩子们讲解暑假作业上的数学题,很多孩子不理解但是写上答案之后就不认真听讲了,只有两个学生一直追问我为什么,我突然间就觉得特别感动,也特别惭愧,求知欲离我似乎也越来越远了,中学时因为生性腼腆害怕老师不敢问题,大学更是上课抽空就玩手机,我一个大学生竟然都比不上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不过也是不是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求知欲,在一级又一级的题海中逐渐被扼杀了(当然这其中也有我自己的原因)。
3.良好的注意转移能力。很多时候我们说起学霸,就想他们一定是每时每刻都在学习,上课一丝不苟。我教的学生中就有个每学期都拿三好学生的学霸,但这个年龄的孩子45分钟都全神贯注地听课是几乎不可能的,她也像大多数小朋友,上课会走走神,和周围的同学聊天。但和很多小朋友不同的是每当我讲到重点地方,她的注意力会及时地转移到课堂上认真听或者记笔记。
从这些孩子身上呈现出的品质都是身为学生所必须的却又是很难达到的。但同时我也从这些学生身上看到了很多不足之处,与其说是学生的不足之处不如说是我们的教育以及整个社会的不足之处。
从知识层面来说,小学的语文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字词是语文的基础,只有会识字会写字才能进行更深入的阅读和写作。但现在三年级的小学生有很多基础的字词还不会写。同时,想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离不开阅读和写作,这是语文的重中之重。但孩子在阅读时普遍缺乏耐心,写作文时又都发愁不支从何下笔甚至考试时的作文是提前背过往上写的。据我所知,如今小学的语文课也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会给孩子们开阅读课,那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对阅读还是如此的缺乏兴趣呢。个人认为问题出在对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我曾翻阅过学校老师给这些孩子推荐的书籍,里面有很多生僻字,而且图画偏少,都是整页整页的文字。我理解老师希望孩子们阅读经典的心情,但是我认为阅读是一项出于兴趣的课外活动,教育者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出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书目,而不是将众所周知的经典直接堆到学生的面前。例如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小朋友大多数都喜欢带图画的书籍,带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绘本给他们阅读。或者创新一下阅读的方式,让他们给自己读的故事配图等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已经被说烂了,只有先培养起儿童的阅读兴趣,才能阅读真正的走进他们的生活(当然家庭熏陶也很重要)。
虽然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在鼓吹读书无用论,但我认为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到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从而学会理解和尊重。简言之我认为阅读可以让人更具人文气息。而如今我们的教育就欠缺了些人文情怀。
1.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差。我在上课的过程会提问问题,同学也会积极地配合。但是久而久之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在一个同学回答时,有的同学会突然打断该同学,突然陈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有些同学说话回答比较慢,另一些同学就很没耐心地催促。当然这也符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但我认为,教师也应该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在社交场合听人把话讲完是一项基本素质,这体现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尊重。其实学校的老师不用可刻意去强调这一点,只要在自己的课堂上对学生稍加引导,潜移默化中这个现象就会发生改变。
2.“差生”被排除。我教的这几个小孩都格外的聪明,只有一个小孩除外。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班级都有几个这样的小孩,成绩倒数,样貌一般,性格孤僻,有自己的小世界不爱交友,乍看起来一点闪光点都没有。学校老师往往也会“嫌弃”这样的学生,于是同学也会认为“坏事一定是他干的,好事一定不是他干的!"具体说来就是当这个孩子做题全对时,其它孩子纷纷表示不信;别的孩子上课插话时大家不会说什么,但这个孩子这样做时有人会出言斥责。这种班级冷暴力是十分可怕的,那个被排斥的孩子会对这样的班级和同学缺乏认同感,当他回答问题被人打断时,我能看到他很不舒服,会下意识的翻白眼。有时候我布置集体的任务,他都缺乏兴趣,宁愿做一个小透明,而且及其缺乏自信,做什么都缩手缩脚。造成这样的状况,我们能将责任推给他的同学吗?答案当然是否,我认为更大的责任是在老师,是因为老师看不起,粗暴地对待这个同学,才造成了学生的态度如此。在这个年龄的孩子心中老师就是权威,因此老师不应忽视自身的影响力,应该谨慎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儿童,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如这个孩子虽然成绩极差,但是绘画不错,老师若从这一方面入手,逐步培养其自信,相信他的文化课成绩也会有所提高。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性格,公民意识等。我们常说素质教育,但如果我们整个社会,整个教育环境以及教育者都缺乏基本的素质,那素质教育又从何谈起呢。而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我认为是身为老师基本的素质之一。ps:当然这种情况也有学生家庭的原因。
最后说说对课堂课程的希望吧。小学课堂的确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样可以让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更久。另外学校也应重视音体美这些课程,重视并不是说一定要增加课时量,而是保证原有的课时,教给学生有意义的事物,让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任务之余放松放松,同时向他们传递美。
五个周的兼职,让我接触到了现在的小学生,和她们成为了朋友,也让我认识到了老师的责任与辛苦,不得不说,很多职业并没有我们看到的那么容易。喊了那么多年的素质教育,也不是说说就行能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