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果新认识一个朋友,如何迅速拉近彼此距离呢?我的一个“绝招”是和ta谈谈拖延症。
据我目测,现在的人十个中起码有九个都觉得自己有拖延症。像什么约定好的碰面,恰好点出门;一个月后的考试,提前三天开始复习,对我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即便再十万火急的事情,对拖延症患者来说也能死命拖到Deadline前三天再开始动手。
所以,一谈到拖延,简直每个人都大有心得,过往的经历如数家珍。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最后大家会心一笑,这距离就拉近了。
以前大家都觉得拖延是件可耻的事情,一般都不好意思说出去。可当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有这毛病以后,它便不再成为毛病了,而成了一种默契。反倒是那些从不拖延的人显得非常奇怪,要么让人景仰,要么看起来像怪物。
02
可不管表面再装得云淡风轻,拖延症患者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自卑的。我们或许会对那些自律的人表现得不屑一顾,真实则多多少少羡慕着他们总能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
拖延症患者,都是焦虑的。我们其实不是不知道准时完成任务的重要性,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状态不对劲,而是身陷一种习惯性的逃避行为当中,不敢去真正面对问题。
这种状态持续越久,我们便越焦虑。但一次又一次把事情搞砸之后,便麻木了,破罐子破摔了。而拖延症也就慢慢过渡成了“拖延癌”,自觉无药可救,那便算了吧。
03
我读大学期间,便是严重的拖延癌晚期患者。平时从来不去上课,考试前三天开始复习。能不交的作业尽量不交,一定要交的作业能拖则拖,拖到后面来不及写,则抄同学的。
事实上,对这种状况我深以为耻,且想了很多办法去解决。几乎每个学期开始,都会列下一大堆雄心壮志的计划。时间管理和克服拖延症的书看了无数本,但最终往往都以回归拖延告终。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我创业后才彻底得到解决。下面是个人的一些小感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拖延是因为没有目标感
“要做”的事情迟迟不做,而采取拖延的策略。那么在拖延期间,我们又在干啥呢?
打游戏、看小说、出去玩,或者干脆无所事事。这是大多数拖延症患者的常态。
一方面,说明我们对“要做”的事情其实内心是抗拒的;另一方面,也说明除了这些事情之外,我们并未找到别的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我接触过很多拖延症患者,包括我自己。发现他们之所以如此倦怠,都是因为没有找到让自己有激情的目标。对不喜欢的事情,拖着拖着总能做完的。如果什么事情都按照最紧急的状态搞定,生活便会空出大量的闲置时间,反而不知道干啥了。
与其说是拖延,不如说是空虚。不是时间太少了,而是时间太多了,又找不到乐意做的事情去填满它,那种真正无所事事的状态才让人抓狂。所以,还不如打会儿游戏,做会儿事情,不知不觉便拖延了。
而找到目标的人是不会这样的。完成目标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做大量的事情,会让人变得非常忙碌。而忙碌的人,是根本不会去思考“拖延”这个问题的。
二、拖延是因为没有责任感
我们拖延,也是因为没有责任感,并不认为“按时高质完成任务”是自己的责任。而之所以如此,往往是因为即便不按时完成任务,也不会对自己带来致命的危害。
考试前三天才开始复习,固然很难考高分,可只要能及格就没问题了。要完成的项目只剩一天才急急忙忙赶工,可只要能糊弄过去就可以了。即便领导评价不高,也能找到很多借口,不至于被炒掉失业。
大多时候拖延,是因为我们有恃无恐,清楚拖延并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殊不知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对自己的妥协让步中,我们慢慢成为平庸的人,这后果其实非常严重。
说到底,我们也没想成为多牛逼的人,习惯于得过且过的状态罢了。
我之所以摆脱拖延症,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创业是一条不归路。成功了固然很辉煌,失败的后果则简直让人想都不敢想。我很清楚如果再拖延,等待我的将会是多么可怕的结局,这逼得我变成一个“负责任“的人,去准时把事情搞定。而这成为习惯后,拖延症自然而然消失了。
04
所以,拖延症只是表象,本质根源在于我们对自己没要求,也没找到内心深处认可的目标。
不要妄想直接去根治拖延症,也别觉得拖延是一种病。这除了让你自卑之外,没啥别的好处。像机器人一样将所有事情准时搞定,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但真没多少人能在如此大的压力下活得开心。
与其如此,不如坦然面对自己的懒惰、懈怠以及各种其他缺陷。但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狂飙突进,持续进步。这不难做到,而且能让你找到真正的快乐。